民调:老年人上网常遇虚假广告,农村独居老人更易受骗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1-03-15 10:45

直播购物买到假货、“互联网理财”遭爆雷、线上就医被开“假药”、刷短视频陷“杀猪盘”、网络抽奖套路深、夕阳陪聊骗感情……在网络江湖里,爸妈上过哪些当?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针对爸妈们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经历展开了民意调查,分析发现,九成网友的父母曾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老年人在网上踩过哪些坑?且看我们与您道来。

四成受访者父母是冲浪达人,常使用抖音快手等APP

数字鸿沟早已挡不住老人们拥抱互联网的热情。调查结果显示,六成以上受访者称,父母每天上网时间在在1小时以上,还有约17%的网友父母是互联网重度依赖者,每天上网时长超过了4小时。

近四成网友认为自己父母是当之无愧的“冲浪达人”,网络社交、娱乐、购物样样不落,还有超过两成的网友表示,自己父母是“超能老人”,不仅能够娴熟使用日常生活必备的APP,还广泛涉猎各种小众领域APP。

【老年人上网熟练程度】

上网熟练度.png

短视频,内容丰富,更新快,不仅是年轻人当下最热门的内容选择,也是爸妈们最爱的“杀时间”利器,抖音、快手稳居网友票选的父母最爱使用的APP 之首。此外,爸妈们还会使用互联网进行线上购物、看新闻资讯、聊天交友等。

近九成受访者称父母曾遭遇互联网风险,虚假广告最常见

手机中“莫名其妙”的APP越来越多,老年人暴露在养生视频、神药直播里的骗局风险也在增加。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者称,自己的父母曾经遭遇过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风险。虚假广告是老年人上网时最常见的风险,占比超过了30%,其次是网络诈骗,占比约为22%。

【老年人上网遭遇的风险类型占比】

风险.png

老年人信息面窄,同理心强,在面临各类网络风险时,稍有不慎便会“踩坑”。调查发现,“充值送话费、送手机”“养生保健品直播、短视频”“免费领红包”等是爸妈们最容易受骗的几类场景,而在线购物平台、视频直播平台等则是爸妈上网冲浪时最易沉迷、上当的平台。

【老年人上网最容易受骗的场景】

违规场景.png

【老年人上网最易沉迷、上当的平台】

违规平台.png

超六成网友表示父母上网曾受骗,七成以上损失过千

目前,老年人上网“风险-伤害”转化率偏高: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称,自己父母曾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而约16%的网友父母经常在互联网上当受骗。

从网友们的父母在网络上当受骗后损失的金额来看,七成以上超过了1000元,而损失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占比超过了40%。

【有受骗经历的老年人财物损失金额】

损失金额.png

农村独居父母更易遇网络骗局风险

哪类老年人上网冲浪时遭受风险侵害的可能性更大?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就遭遇过网络上当受骗的父母们进行了画像。分析发现,上过当、受过骗的爸妈们的年龄集中分布在55-65岁,约占70%。

从受访者父母的居住状态来看,父母居住在城镇的曾上当受骗的比例为62.5%,父母居住在农村的曾上当受骗的比例更高,接近八成;独自居住的父母曾上当受骗的比例为83.5%,也远远高于和子女同住的(68.4%)以及夫妇同住的(51.6%)。

【不同居住状况的老年人上当受骗比例】

居住状态.png

分析还发现,父母独自居住在农村的在互联网上当受骗的比例更是高达90%,而在城镇独居的父母曾上当受骗的比例虽然相对较低,但也接近八成。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数据采集分析:张稆方 张雨亭

设计:欧阳静 

数据来源: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数据

编辑:张稆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关注打击整治养老诈骗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