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审议表决通过:拟特聘该校教师李佛君为教授、李子君为副教授、林怡峰为副高级技术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被聘者之一李佛君的职称为讲师,去年,其获聘校内副教授,今年获聘教授,成功实现“三连跳”。而林怡峰仅有技校学历。
该校一名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教育评价标准,学校“动了真格”。
获国内外大奖20余项,教师评聘条件可放宽
去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李佛君带领的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团队一举斩获国赛金奖,成为广东高职院校唯一获得金奖的单位。这并非他们获得的首个全国大奖,在此之前,他们曾获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2020德国红点奖、2020中国红星奖等20余项国内外重大奖项。
李佛君专注字库设计,带领学生通过AI智能技术,提升个性化专业字体设计能力,开发优质字库产品,并将公司管理方法带入学校。用企业员工管理的方式,高标准要求学生。其所培养的不少“00后”学生,毕业后都有不错的工作机会和学历晋升渠道。
这名负责人坦言,作为实践型教学人才,如果论学历和职称条件,李佛君并不符合条件。不过,两年多前,该校出台的《高层次人才聘用管理办法》为他提供了机会。
根据这一办法,李佛君被纳入该校“凤凰学者”。这一“凤凰学者”系列岗位不仅对外招揽优秀人才,也为内部“燕雀”提供快速成长通道。截至目前,该校累计聘任“凤凰学者”27人,其中校外17人,校内10人。
对于“凤凰学者”的评聘,《办法》中专门列出一条,“对于学位、年龄等硬件暂不达标的人才(含校内已有人员),业绩优秀者,可以适当放宽。”学校以其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取得银奖的业绩贡献,比照“凤凰学者”中的“青年人才”岗位享受薪酬,提升其待遇,将综合年收入由原10万元出头提至20万元保底。
李佛君正在指导学生。
技校学历也可入职,为教学实践“发光”
“高技能人才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教学实践关键环节能发挥重要作用。”该校《教职员工聘用管理办法》要求,招聘教职员工原则上须具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但对于“紧缺专业”和“特殊人才”则开启“长明灯”,甚至采用“一人一策”的办法。
以只有技校学历的林怡峰为例,其曾在第45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混凝土建筑项目广东选拔赛中,连续两次获得第二名,学校将其破格录用,在建筑工程学院担任实训管理员,指导学生从事实践学习。林怡峰不负众望,在2020年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混凝土建筑项目金牌,赢得荣誉。今年,他还将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基地,向“世赛”冲刺。
与林怡峰经历相当的还有王栋。其入职时仅为大专学历,担任实训管理员以来,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省、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奖项。
发明专利艺术作品,均可作“论文著作”
为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专业实训室的使用效益,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还出台了《技能大师、双师等教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制度激励之下,二级学院纷纷设立“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以建筑工程学院普通教师方金刚设立的“方金刚创新工作室”为例,依托工作室,方金刚开办“工程创优班”,推动学生在工程方面进行研究,提升学生研究意识、科研能力。他们结合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主持《岭南区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复杂地质施工关键技术》,获得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经学校推荐,方金刚还曾获2019年“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而2011年入职学校时,他只是一名“助理工程师”。
“陈勇技能大师工作室”则对外承接项目,用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生产性项目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他们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1020万元,工程技术咨询服务200余万元,培养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精英600余人,完成企业培训项目135万元,为企业培训新聘大学生近500人,在省、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挑战杯”“众创杯”“互联网+”等比赛中获奖10余项。
根据该校新修订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中针对教师“论文著作条件”的要求,规定教师的论文著作既可以是公开发表的论文,又可以是参加省级以上展览会,或被工厂、企业采用并有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艺术作品”;发明专利转化应用成效突出的,可降低相应论文(著作、教材)要求;通过处理重大技术问题或解决疑难技术问题而撰写的有重大价值的专业技术分析报告或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替代论文;代表学校主笔申报省级以上荣誉、奖励或项目并获得成功可替代论文等。很多教师由此“解围”。
采写 南都记者刘雪 实习生林琼虹 通讯员许锋
图片由校方提供
编辑:刘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