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教室、“林中”课堂,罗湖这所未来学校来了!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资讯
转载2021-03-29 22:39

教室两面的围墙不见了

被可自由开合的全落地窗替代

一侧通向独特退台设计形成的“空中走廊”

尽收无敌山景、充足阳光

另一侧则无缝衔接大量公共空间

家具、座椅可自由移动

为不同年龄学生量身定做专属的“习场”

……

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

这是不是也是你梦想中的学校?

在罗湖,真的有这么一所“未来学校”

学校依山而建

独特的退台设计造就大量空中花园

校园与山体由走廊相连

学生可在山林中上课

看了视频

你是不是期待满满

未来学校真的来了!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2017年,罗湖区超前规划布局,率先提出以“习本”思想为办学理念,打造一所“面向未来、对标国际、应对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该校是罗湖创新办学体制重点打造的九年一贯制新型公立学校,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我、发挥个性、健康成长,具备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质。

从确定办学意向到未来学校立项,从签约华润置地到聘请北师大副校长陈丽教授等作为专家顾问,从办学顶层设计的论证到全球招标设计方案,从去年9月的过渡办学到今年9月的华丽绽放,经过4年孕育,今年9月,罗湖未来学校(罗湖未来教育研究院)将正式开学

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评价罗湖区未来学校——

罗湖区未来学校是一所有理念、有理论、有试点、有实践的学校。未来,深圳教育要做到先行示范,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目标,除了在数量和质量上做文章,更应该在创新上下功夫,为深圳未来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先行示范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

接下来

就提前为大家揭秘未来学校

“透明”教室,“林中”上课

学校宛如绿色立体花园

罗湖区清水河街道

银湖三九片区内华润银湖蓝山西侧

罗湖未来学校的轮廓愈来愈清晰

学校占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约42000平方米

该校由日本知名教育空间设计师

——日比野拓设计

他的设计作品从儿童视角出发

充满童趣、真实、朴素、自然

“这不是游乐园,而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场所”

这样的设计理念与“习本”理念

可谓不谋而合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日比野拓设计作品

“习本课堂”的核心

就是强调“习”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学生在实践、创造中体现个性差异

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充满童趣、真实的环境中

学生可以更好地展露自我、彰显个性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未来学校的设计独具特色

顺应山势,依山而立

形成了退台式建筑形态

每一层的露台

茂密的灌木丛中穿插了高低错落的小乔木

还有透明的太阳能生态屋顶

整个校园变成了丰富的绿色立体花园空间

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

从空中看

学校仿佛“隐形”在山林中

郁郁葱葱的退台空中花园和青山融为一体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更巧妙的是

如果从教室里往外看

城市的轮廓就藏在一片树影婆娑之间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学校采用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计

——教室的两面是全落地玻璃

并与露台连通在一起

因此教室就像“透明”一样

阳光充分地洒满教室

推开门即步入自然,沐浴春风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学校非常重视

自然与生活、与每一个人的联系

四季的变化和乐趣

城市的面貌和山林的景色

都藏在其中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在校园内肉眼可见之处

也都尽可能地使用自然真实的材料

你会看到或高或低的树

木头的颜色、真实的草坪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

可以细细地感知自然、发现自然、思考自然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

按照设想

将来还会有空中走廊连接到对面山林公园

一些课程可以在山林中开展

20210329_215249_000.jpg

当然智能时代的未来学校

“黑科技”也少不了

这里应用了高科技生态循环系统

力求减少建筑对自然的影响

做到环保、节能

20210329_215249_001.jpg

比如LOW-E玻璃

做到隔热的同时保证空间的通透性

生态大屋顶采用可透视太阳能电池板

在创能节电的同时还能收集雨水

用于灌溉及洗手间冲水

还有喷雾降温、地冷隧道、地板送冷风系统……

实在太有未来感了!

560x314_6061dc3bba57d.jpg

560x314_6061dc3c6df49.jpg

可自由拼装的空间

为每位学生提供课程“自助餐”

‍‍‍‍‍‍‍‍‍‍‍‍‍‍‍‍‍‍‍‍‍‍‍‍‍‍‍‍‍‍‍未来学校空间设计上

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灵活

教室将会打造成“习场”

即打破传统封闭布局

提供最舒适的开阔平面与敞开立面

让学生自由决定

接触自然、感悟自然

去引导,但不主导

发挥“习”的功能

20210329_215249_004.jpg

除了无敌山景的“空中走廊”

教室的另一侧无缝衔接大量公共空间

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切换教学模式

满足不同年龄孩子们的行为特征

低年级学生多喜欢与地面接触

设计者就扩大地板空间

让他们可以灵活使用

为让孩子们养成看书的习惯

低年级的图书角也更加分散

20210329_215249_005.jpg

4-6年级的学生

会有可移动的家具,以适应各种教育课程

图书空间相对集中、藏书量变大

讨论空间也随之增多

以培养中年级孩子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20210329_215249_006.jpg

7-9年级的学生

以分组学习为主

这里有可组合变换的桌椅方便使用

桌椅还可轻松地移动到书架附近

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0210329_215249_007.jpg

百变教学区和大量的空间“留白”

让学生的独习、互习和共习成为可能

这样一个开放、自然、充满活力的多元空间

孩子们可以在体验中感受、成长

或学习、或交流、或歌唱、或舞蹈、或运动

充分发展感知力与创造力

20210329_215249_008.jpg

虽然目前

未来学校还未正式开学

但其已于2020年9月开始借址办学

并开展一系列办学探索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20210329_215249_009.jpg

贯彻“习本”思想

处处有习场,时时能习得

一所学校,师资很重要

学校引入“外脑”助力高标高质发展

自未来学校筹建至今,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和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研究院)已经建立起常态的互动交流机制。

由北师大副校长陈丽作为首席专家,北师大高精尖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带领的团队深度参与,定期开展线上研讨会议,并结合未来教育研究院的需要让专家来到罗湖现场指导,提供相关资源,合作开展未来教育探索,包括规划发展、师资培训、智慧校园等。

根据“习本”理念打造的未来学校

在办学方面更是独具特色

案例一

“老师,草莓真的有两百颗籽吗?”

“这位同学很有观察力,老师很欣赏你大方提问的勇气,可以找同学一起探索!”

这样的对话经常出现在未来学校的课堂上。当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提出问题或质疑,老师的第一反应是肯定学生提问的态度,而不是觉得学生“扰乱了课堂秩序”。

肯定并鼓励学生提问并学会合作探索问题答案的背后,是以“习本”为特色的未来学校,让孩子在安全包容的环境下,真实地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挥自我,找到“我是谁”。

20210329_215249_010.jpg

案例二

一年级学生徐沛(化名)是个“坐不住”的孩子,课堂上她喜欢摇晃身体、左顾右盼。爱动的她并没有影响其他同学,因此老师也没有予以批评。

在罗湖的未来学校,老师不会轻易对孩子说“不”,而是从正面引导学生,让他们在一定的边界内做自己。徐沛上课“坐不住”,可以适当活动,但是要保证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思维活跃的她爱做手工,学习成绩优异,很快在学校交到了好朋友。

20210329_215249_011.jpg

教室在未来学校被称为“习场”

身处其中的学生将经历“教—学—习”三过程

即课堂有教、有学

更重要的是还有习,并且以习为本

“教”指教师“传授知识”,“学”指学生“接受知识”,“习”即“习得”,指学生“同化知识”,这里“习”成为“教”与“学”联结交汇和有效转化的关键点,让课堂回归为习的地方。

在这里

因材施教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

而是一种必然

20210329_215249_012.jpg

它打破了原有课堂、学校的边界

能量流动之处皆可习

吃饭可以是一种学习

制作教具可以是一种学习

生活更是一种学习

20210329_215249_013.jpg

在这里

孩子可以有不同的答案

不用担心成为少数

在这里,通过预习

学生逐渐养成“有备而来”的习惯

20210329_215249_014.jpg

“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面向未来的基本逻辑。”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未来学校负责人刘荣青表示,“习本”意味着不仅完成知识技能内化吸收的“习知”(内化),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习惯,强调良好行为固化的“习惯”,带来综合能力的提高(固化),还会上升为积极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外化表达的“习性”素养境界(外化),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发展历程。

在这样一所学校里

感受来自自然和未来的气息

享受学习与成长的快乐

实在太幸福了!

来源:新时代新罗湖

编辑: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