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宁宇 郑斯琪 短视频APP及直播行业发展迅速,刷视频已成为很多人的主要娱乐方式,而一些诈骗分子利用视频直播平台,采取冒充客服、宠粉送礼、诱骗购物等手段骗取短视频观众的钱财,甚至将魔爪伸向了未成年人。
3月30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了一起短视频诈骗盯上未成年人的案件。
2020年1月,小邦(化名)在各大网络视频直播间观察发现,直播间内有部分未成年人参与刷礼物,遂萌生了以未成年人为目标,冒充客服诈骗钱财的想法。
同年7月,小邦冒充直播APP客服,采取广撒网的方式与使用该APP的未成年取得联系。
一方面,小邦谎称系统检测到对方是未成年人充值刷礼物,导致其父母的银行卡被冻结,需要交付押金解冻,并恐吓被害人若不交钱将会被公安机关拘捕。
另一方面,小邦又在直播APP里假装可以帮别人涨粉、送游戏皮肤,让对方刷礼物,对方刷完礼物后就删除对方账号、屏蔽。小邦采用上述方法,在直播平台向不特定人实施诈骗。
2020年7月某日,未成年人小健(化名)在小邦的欺骗、恐吓下,分两次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向小邦转账4600元,小邦收到上述诈骗款项后均用于个人挥霍。
2020年8月2日,小邦被公安人员抓获,公安人员起获并扣押其手机2台、银行卡2张。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小邦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结合其已退赔、坦白、认罪认罚等情节,判决小邦犯诈骗罪,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一审判决后小邦没有上诉,该判决已生效。
法官提醒广大市民在刷短视频或看直播的时候,要提高防骗意识和防骗能力,不要轻易相信他人,遇到需要转账的时候,要谨慎核实对方身份并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看直播刷礼物时要注意理性消费。
法官也提醒各位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短视频APP,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谨慎使用刷礼物打赏功能,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密码和支付密码。
同时,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未成年人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习惯。
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