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成新风口,鲁大师CEO田野 :今年评测加入电动车板块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1-04-02 16:51

800x346_6066b1bd3027a.jpg

“智能出行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方向。”鲁大师CEO田野日前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接下来鲁大师的评测内容也会加入电动车板块,而其在智能出行上的第一个切入点是电动自行车。作为中国测评领域第一股,鲁大师201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今年2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促进农村消费,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和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而电动自行车正是低线城市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田野表示,“现在电动自行车品牌化程度很低,市场接近几十、上百个品牌。消费者没法分辨(优劣),通常就随便选一辆。”为此,鲁大师拓宽了评测的范畴,今年将加入电动车板块,可以让消费者更精确地选择自己所需特性的产品。

WechatIMG14439.jpeg

鲁大师CEO田野


“万物皆可评测”

“鲁大师的品牌定位其实还是评测,就是用户身边的智能硬件专家。我们是希望通过技术和专业来帮用户选择新时代的智能硬件产品。”田野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说。

田野举例,“比如电动牙刷,现在很多的评测榜单,可能就是谁投的广告多,就能上榜。实际上电动牙刷的续航、防水性等特性都会有差异,而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光看这种榜单很难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因此鲁大师选择用“横向对比”来做评测。“可能一个评测,我们会选出7、8种同类型、价格相当的产品做对比,横向比较他们不同的特性,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入手,而不只是简单分个高低。”

2009年更名的鲁大师前身是被大众熟知的“Z武器”。作为PC时代的系统评测工具,鲁大师风靡一时的设备跑分模式被广大用户推崇并一度被作为硬件设备的评判标准。

随后在2010年,360集团收购鲁大师,将其作为独立业务部门运营。直到2014年,鲁大师品牌正式开始以成都奇鲁科技有限公司的名义开展独立运营。在独立运营之后,鲁大师的经营范围也相应的发生变化,从单一的软件检测扩展到线上广告、线上游戏等多个领域,并随着时代的变化,业务范围从PC扩展到移动端,并开拓了硬件销售业务(二手产品)。2019年10月10日鲁大师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其市值为7.88亿港元。

当初鲁大师作为电脑设备的系统评测工具,让许多电脑小白对硬件配置有所了解,其风靡一时的设备跑分模式也被广大用户推崇,并一度被作为硬件设备的评判标准。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鲁大师在PC和移动评测工具细分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截止2020年6月30日,鲁大师集团月活1.58亿,日活近6000万,累计装机量破6亿。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焦点转移,继续专注“单一”的3C评测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呢?田野解释,其实鲁大师的评测内容一直也是与时俱进。“因为智能产品一直在演化。”其称,鲁大师的评测内容一开始是从智能电脑切入,其后陆续加入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小家电等,现在开始进军电动车评测,“将来还可能会有卫星什么的,我们会逐步放大对整个智能硬件评测的一个范围。”

南都记者获悉,日前鲁大师已经和四川大学共建了智能硬件实验室,该实验室承担了针对硬件的30多种不同方向的测试和检测。而在鲁大师官网页面上,南都记者也注意到,除了常规的评测外,鲁大师还会推出如老化评测报告、手机AI、VR评测等独特角度的内容。

“我觉得现在应该叫智能化革命,现在万物结合互联网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可以从各个不同智能化的方向去跟生活相结合进行评测。所以我们这次的重新定位就是万物皆可测。”田野说。

WechatIMG14441.png

鲁大师CEO田野


“车测评”紧跟电动车智能化趋势

“智能出行是未来一个非常大的方向,而智能出行的切入点我们首先选择的是电动自行车,因为电动自行车跟汽车比,他没有汽车那么复杂,然后零部件也没有那么多。”田野表示。

田野称,201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出现,使原本进入绝对存量市场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又重新进入到“蓝海”。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调研数据,截止2019年末,中国电动自行车年均产量超3000万辆,年产值过千亿元,中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近3亿辆,居全球第一。

根据天风证券报告,2020-2023年5年间新国标驱动的电动两轮车增量为500、1500、2500、3000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19%、22%、15%、10%。

特别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开始选择电动自行车以替换公共交通出行,为此电动车行业受到热捧。日前, 雅迪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家中告诉南都记者,“从3月起,每个月销量都创新高。”公司今年4-9月间每个月销量都过百万,最高的一个月雅迪销量甚至达到180万。

不过,田野表示,“现在电动自行车品牌化程度很低,市场接近几十上百个品牌”。因此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电动车也开始增加智能化模块,以筑高其品牌“护城河”。“现在谁会想要一个没有智能的电动自行车是吧?”其介绍,目前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已经发展到车主靠近车就自动打开,会记录驾驶习惯,“甚至未来可能会有驾驶辅助什么的。现在电动车的软件开发已经远远大于硬件。而不是讲碰撞或者发动机,用户也会想听到更多智能化的内容。我们认为未来都是智能化的。”

无独有偶,日前哈啰出行执行总裁李开逐也说,两轮电动车随着基础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新国标”的实施,两轮电动车的数字化、智能化、锂电化已成为不可逆转潮流。电动车产品“不光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智能物联网的设备”。其还预测2021年面世的智能电动车产品,会有三个特性——“数字化、在线化、联网化”,“也许能够实现防盗或者远程控制,作为在网络化和数字化基础上的一些功能和场景的延展”。

“而鲁大师在智能化内容评测已经做了十几年,是有能力去做这种电动智能自行车的评测。”对于切入电动车评测,田野认为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以往鲁大师专注3C产品的评测,因此对电动自行车的整个框架不够了解,“电动车的智能化更多体现在与功能的结合。而电动车的整个评测标准,除了评测智能化系统外,其实还有很多关键的零部件。目前行业的智能化缺乏标准,也缺乏整个通用的测试平台,这些数据没办法通过用户提供,所以我们必须收集数据。”

田野透露,近期鲁大师投入过百万元,把所有市面上稍微有点名气的(智能化)电动车都拿去做整车的评测,而上述的和四川大学共建的智能硬件实验室,目前也已经加入了电动车的评测。

近日,随着小米宣布进军“造车”,再加上此前的华为、格力、百度、阿里、美团、字节跳动等企业也纷纷入局“造车新势力”。有业内人士表示,“造车”已经成为新风口。面对“造车”话题的热火朝天,田野强调,电动自行车评测仅仅是鲁大师切入智能出行的起点,“我们最终是要切到智能出行的各个领域。”其透露,鲁大师2021年下半年会切入电动汽车评测领域,目前已经在筹备相应事宜,也和特斯拉、蔚来、大众等知名车企达成合作,届时会加入他们的电动车评测。


推企业内部硬件管理应用瞄准B端市场

除了拓宽评测领域的边界外,田野还透露鲁大师目前正在发力攻占B端市场,推出了⼀款saas服务型的企业管理产品“鲁⼤师Pro”。“与钉钉、企业微信等常见的管理软件不一样,和企业微信、钉钉不是竞品,他们是管理人与人,我们是管理人与设备。”

田野解释,该新品可以接入企业内部硬件,比如公司里的电脑、摄像头、电灯泡等等。“这些硬件虽然不起眼,但是假如坏了,无论维修或者替换,都会使得工作效率大幅下降。我们可以对硬件资产统一管理,硬件风险实时监控。还可以分析电脑硬件是否需要更新或者淘汰;硬件出问题无法正常工作,也会自动生成维修任务,远程指导用户解决问题……”

田野告诉南都记者,以往他们专注C端,不太了解B端的用户,“所以在B端转型的时候,我们其实更倾向于去做小B,因为我们觉得小微企业的市场更接近于C端。我们也做了一些小微公司企业用户的需求,比如说文件的共享和远程办公。虽然同类型产品也有,但是很贵。”

田野表示,鲁⼤师Pro目前对于中小微企业客服是免费服务,将来或许会针对大型企业开放收费标准。此外,该产品还上线了企业和家庭应用介绍。南都记者发现,官网页面上,除了行业应用外,其他两项仍处于“功能内测中”。田野表示,之后还会针对大型企业和家庭推出应用场景,“比如百分百广告拦截,家庭云,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这些都会陆续推出。未来产品逐渐联网,智能化设备会越来越多,这是鲁⼤师Pro成长的点。”


出品:南都商业数据新闻部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编辑:田爱丽,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