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开卷观万物·童心探自然”《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由中国植物学专家、园艺工程师、博物学家、科普作家和资深童书编辑联合打造,是帮助中国孩子系统认识植物、探秘自然世界的知识“藏宝图”。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陈永刚在致辞中说到:“植物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植物保护工作和植物多样性的维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的出版,有助于向广大少年儿童及大众传播植物基础知识,引导更多的孩子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新书发布会现场
将中国特有的植物与文化介绍给孩子
《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以人类观察、利用、保护植物的过程为基本线索,涵盖植物分类学、器官、生态、农作物、园艺、本草医药等知识,内含110多个知识主题、近500个知识点、1200多幅植物摄影和知识示意图,以及拓展思维的趣味版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编委会主任方精云通过视频表示,这部书的知识精彩而丰富,以通俗的语言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植物世界,小朋友们会从书中发现植物的乐趣,可能成为将来的植物学家。
近几年来自然教育兴起,以植物为主题的科普童书层出不穷,但同质化问题严重,而《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鲜明的中国特色。在本书中,读者能看到中国鲜为人知的伪装植物、欺骗性传粉植物和珍稀植物,见证它们的生存智慧,更为具体地感受中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祚臣表示,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崇尚自然,热爱植物,形成了独特的植物文化,中国的植物研究也对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将中国特有的植物和文化介绍给孩子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工作。
“书中设置了‘中国植物’章节,展现大豆、茶、桑等影响深远的本土物种,介绍苏铁、兰花等中国珍稀植物,巧妙地融入青蒿素抗疟、水稻育种等科技热点,穿插诗词、历史等人文‘软科普’,帮助孩子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植物、认识祖国,真正做到博闻强识。” 刘祚臣介绍道。
结合书中介绍的生态知识与珍稀植物,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王康在现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像《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这样的一本书,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和意义远不止植物知识、园艺技巧等内容的科普,它能帮助孩子对自然形成正确的理解,让孩子们以敬畏的心态善待我们的世界。”
权威编委会确保准确性与趣味性
百科全书有助于帮助少年儿童搭建更为系统而严谨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的准确性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如何让其满足孩子的趣味性阅读需求?这对编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做好这本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组建了专业权威、科普经验丰富的编委会,以保证全书的准确性和趣味性。编委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方精云领衔,囊括了多位来自中国科研院所的植物学专家,和王康、刘华杰、史军等科普名家。在图书编纂过程中,编辑还联系到了来自中国各地的植物研究者、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使用了大量珍贵的原创摄影图片。
对于这本书的出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与现场观众分享了自己的体会:“这本书集结了中国植物科普界的力量,编纂历时两年,可以说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一项重要而困难的工作。这本书的编写是一个大工程,其中每一个知识点的选取、每一张图片的选择和修饰,都需要精心完成。此书虽然面向儿童,但水准还是很高的,希望广大少儿读者能从中体会到植物的奇妙。”
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史军拥有丰富的科普经验,他就科普图书的意义和价值发表了看法:“《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原创科普童书,它能帮助孩子塑造完整的植物知识体系,深入而全面地认识植物与生命的价值。对孩子们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介绍了多少种植物、囊括了多少个知识点。小读者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和生存智慧,可以体会到生命的平凡而伟大,进而完成深入的自我认知。”
主创人员演示趣味植物小实验
在发布会现场,主创人员还演示了三个颇具童趣的植物小实验,讲解背后的科学原理。据了解,《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中共有20个这样的实验。小读者可利用随手可得的植物开展有趣的实验或游戏,如 “橘子皮戳破气球”,像特工一样写“密信”给朋友等。孩子可结合实际观察阅读本书,享受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锻炼动手能力。
据悉,《中国儿童植物百科全书》已入选为2021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