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没讲台?院士常授课!深圳7所高中将登场,师资天团曝光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04-07 10:20

17.png


2021年中考大幕即将拉开,背后的学位问题也随之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为切实回应市民对高中学位的需求,深圳市政府于2019年末出台《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将高中建设纳入民生重大工程,强力推进,增加高中数量和规模。

根据《方案》,深圳将分阶段建设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其中,2020年建成3所、2021年建成9所、2022年建成18所、2023年建成7所、2024至2025年新建12所以上公办普高。

到2022年,深圳将新增公办普高学位6万个以上,2023至2025年将再新增公办普高学位3.7万个。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建设,6年将共计新增公办普高学位近10万个,届时公办普高录取率将达56%以上。

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也是深圳推进批量建设优质特色高中的一年,这些优质高中在龙岗、龙华、光明、坪山等区遍地开花,有的有名校加持、有的引入了“王炸”教师天团,有的在特色化方面做到专而精,它们未来在学业成绩以及在综合素质培养上都将对深圳原有高中构成挑战。可以看到的是,深圳高中版图正在面临重构。

那么,深圳新老高中谁家强?南都深圳教育团队详细梳理2021年深圳新建的7所高中,从筹建背景、区位优势、学校硬件、教学特色、师资队伍、办学理念及学校最大亮点、对本辖区基础教育生态价值等7大维度,对即将在9月份招生的新建高中进行全方位呈现。


“引入名校”经验越来越多地用于深圳基础教育

深圳大力引入国内外知名高校合办高等教育成果颇丰,“引入名校”的经验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基础教育。近年来,国内一大批基础教育名校来深圳合办高中,已成为深圳基础教育领域提升优质学位数量的重要方式。

2019年,带有名校基因的人大附中深圳学校、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分别落户大鹏新区和光明区;今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深圳学校、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高中)、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等三所高中开始招收首届高一新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引进的名校中,除了国内基础教育名校的身影,还有大学办附中的模式。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学办附中是常态,借助高校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大学办附中”经常在短时期内就会呈现出优秀的办学成果,比如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复旦附中、华南师大附中等等。


高校附属系列学校可以充分共享高校优质资源

对于深圳而言,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曾经由本土大学创办的附中,仅有深大附中一所。过去10年,深圳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南方科技大学用了10年时间跻身全国一流,2021年QS排名全国第14名,US News排名全国第36名。部分深圳本土高校积极进军基础教育领域,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态势。

目前,深圳已有三所本土高校创办了各自的高中,深圳大学作为最早涉足深圳基础教育领域的高校,已成立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包含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学段学校。2020年9月,依托深圳大学和深大附中优质教育资源打造的深圳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正式开办。

深大实验立项名为“深圳市第十五高级中学”,是《深圳市高中学校建设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未来几年深圳市建设的30多所高水平设计、高标准高中学校之一,是深圳市教育局直属、交由深圳大学管理的寄宿制公办普通高中,2021年秋季开学计划招收高一年级600名学生。

同样在2020年9月,南科大建校十周年之际,南科大附属中学也正式开校招生。校长王佩东是南科大全国招聘来的名校长,原来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担任校长,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全国决赛金牌教练、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改革创新杰出校长。依托本地高校办附中,在资源共享上更有优势,像教授开课、学术交流、大学实验室这些难得的资源,南科大附中轻松就能享受到。

正如南科大副校长兼教务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东晓所言,南科大附中的成立,意味着南科大附属教育集团初步构建起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的创新教育全链条,打通了不同学段的课堂通道。也意味着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精神,将进一步从高等教育延伸到基础教育,成为高中-大学贯通式教育改革实践的有益尝试。

作为深圳第三所本土高校,由深圳技术大学负责管理的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将在今年9月招收首届高一新生。校长田祚鹏曾参与深圳实验学校教改实验班初中两年制的探索,是深圳市教改实验的先驱者。

办学7年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同样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展开布局,其附属九年一贯制学校今年9月招生。今年1月29日,港中大(深圳)与龙岗区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依托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定位基础教育领域,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

“附属系列、实验系列、外语系列,作为基础教育的三大系列各有优势,但深圳的高校附属系列仍有很大提升和发展空间,打好‘大学’这张牌至关重要。”南山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认为,中小学校要办成优质教育、满足新生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探索欲望,必须整合资源,重构教育生态,凸显价值与系统的力量。

附属系列具有共享大学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空间资源,以及大学理念、研究成果等优势,还有助于在经费来源、管理体制、考核任命、评价体系等多个领域突破瓶颈。有海外背景的教授们还将深度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改革中,让学校的课程学习更有深度。

谈及高校办附中的价值与意义,港中大(深圳)校长徐扬生的分析颇具代表性。他说,大学跟中学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教育综合改革不仅是大学,还要联动中学。徐扬生校长近年来走访全国97所中学,深深感到,“大学要把学生变成钢,首先得知道那块铁在哪里,这块铁是不是好铁,所以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新建高中多集中光明、坪山等原特区外地区

深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曾表示,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是推动深圳教育快速优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深圳引入了一批国内基础教育名校来深合作办学,有效激发了办学活力、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取得了较好成效。

实际上,这些新建高中的出现,一方面为深圳学子提供了更多的优质高中学位,另一方面也让深圳高中格局面临着新的变化,将深刻影响着深圳基础教育“学有优教”的教育发展理念的实现。

梳理近两年深圳新建高中的办学区位,大多集中在光明、坪山、龙华等原特区外地区,它们曾经是深圳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区域。将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向这些区域倾斜,深圳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决心可见一斑。


校长分析

引入的高中名校还需了解深圳的文化,做到因材施教

随着新高中纷纷建立,深圳高中版图面临着变化。对于引进名校在深圳合办高中学校,深圳本土老牌高中的校长们怎么看呢?

在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郑春华看来,基础教育引进名校在深圳合办高中学校,是政府搭建平台让全国各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融入深圳的举措。引进名校办高中后最为明显的改变是深圳高中学位数量得到扩大。

“学习新办高中教育优势的过程,也是一个老牌高中学校发展再提升的很好契机。”郑春华表示,深圳老牌高中在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其发展的轨迹,但依旧可以从新办的高中学校汲取经验完善已有的办学特色。引进的学校一定程度上在深圳基础教育领域产生“鲇鱼效应”,促使老牌高中办学水平提高、突破。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校长冯大学认为,引入名校办学将为深圳教育带来新气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全市高中办学水平的提升,为市民提供更多高中优质学位。不过他也提醒相关部门注意,引进的这些高中名校是否会“水土不服”。“这些引进的高中名校想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足够地了解深圳的文化,了解深圳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等。”

面对高中学校新的发展格局,深圳本土老牌高中学校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冯大学提出,老牌高中学校要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特色化发展和自身优势发展,而不能只盯着学校升学率。

查看各校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专题

统筹:南都记者 朱倩

采写:南都记者 朱倩 伍曼娜 周正阳 王童 何思敏

编辑:柴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深圳2021中考将启幕,新老高中哪家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