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责任”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在深圳举行。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局主席马蔚华。
南都讯 记者程洋 4月10日,“新时代、新责任”第三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在深圳举行。中欧校友社会责任高峰论坛及系列活动旨在引导和鼓励广大中欧校友参与公益事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并推动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在今年的论坛上,发布了《2021中欧企业社会责任白皮书》。这份最新的报告总结了2020年的全球和中国CSR实践(企业社会责任),重点展示了中欧在CSR方面的精品案例和研究成果。
ESG对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大有帮助
中欧市场营销学荣誉退休教授白诗莉(Lydia J. Price)将2020年企业社会责任趋势关键词提炼为“韧性”,并提供了一个可供使用的“韧性工具箱”。她强调,增强韧性,一要着眼现实,洞察系统性危机的早期迹象;二要利用疫情契机,反思企业的终极目标,积极践行共同价值观和宗旨;三要提高行动力和变革力,高效适应新环境、新常态。她认为,就CSR而言,2021年企业需要关注安全与社会保障、气候变化两大挑战。
中欧校友总会会长、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笠钧在致辞中指出,今年论坛主题从社会责任扩展到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领域。作为近年来金融市场流行的投资策略,ESG旨在产生长期财务回报的同时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赵笠钧介绍,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全球投向ESG的资金依然比2019年翻了一番。中国市场也在积极融入国际ESG投资潮流。他表示,企业是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的社会组织,唯有实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共赢,才符合新时代的商业准则。只有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中欧校友总会名誉会长、朗诗控股集团董事长田明演讲的主题为“朗诗ESG的实践”。他说,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就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环境、对社会相关利益方的责任。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等目标的提出,CSR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作为CSR的一部分,ESG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20年来,朗诗的绿色发展之路印证了ESG对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大有帮助。
“为什么全社会从政府到投资人、管理者和企业都愿意加入到ESG相关事业中,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观念深入人心,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ESG方面比较领先的企业真的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美世大中华区总裁兼威达信中国区总裁李兆琦在会上指出。
李兆琦表示,国际上可以看到,针对可持续的ESG的投资资金流入在飞速增加。今天的出资人越来越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财务角度讲,希望企业不仅要赚钱,而且盈利可持续,并且不以损害财务或者是社会基本利益为代价。“美世的调研显示,85%的企业领导层是认同这个观念的。”
从ESG到SDG,反思“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带来的挑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欧方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迪帕克·杰恩(Dipak Jain)在线上致辞中表示,管理教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在第一阶段强调商业相关性;第二阶段关注学术卓越度;第三阶段则更加关注社会影响力。他期待未来携手中欧校友,在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方面持续发力,把中欧发展推向新高度,为推进世界和谐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局主席马蔚华在题为“从ESG到SDG: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中介绍了社会责任的起源和发展状况,反思了“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解读了金融投资在社会投资中的演进过程。
马蔚华强调,每一笔投资行为在最开始决策和实施的时候,需要最大限度地关注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理成本,这就是从“影响力投资”转为“可持续发展投资”的过程。在他看来,我国目前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SDG)方面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包括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在内的可持续发展金融实现。
马蔚华表示,面对2030碳达峰和2060碳中和的目标,企业挑战和机遇并存。他呼吁,企业家既要关心经济回报和经济效益,又要兼顾社会价值,顺应时代的潮流,成为杰出的社会企业家,为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欧一直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中欧校友总会理事、中欧校友总会湖北分会副会长、武汉雪球资本董事长王丹莉分享了中欧人参与全球抗疫的实战经验和案例。据介绍,2020年1月30日,中欧校友总会联合复星公益基金会、春苗慈善基金会发起组织“中欧人,为爱一起战”援鄂抗疫行动及支援欧盟国家抗疫行动。据不完全统计,中欧人抗疫捐赠总价值达到17.59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中欧校友总会又发起了对欧盟国家的抗疫援助。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