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高校与华为合办“质量技师班”,七门课程全在企业授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1-04-13 07:55

东莞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高技能型人才”。据悉,“十四五”期间,东莞职业教育将以产教融合为主线,致力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日前,记者从东莞唯一公办高职院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到,该校通过一系列措施,正在打造东莞产教融合的新样板。

微信图片_20210412171158.jpg

据介绍,为加快培养适应东莞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多年前就开始规划建设机械、数控、机电等装备制造专业群和物流、电商、外贸等商贸专业群,开展“中-高衔接”和“高-本衔接”,对接东莞“智能制造+五大新兴产业”全产业链。

但该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以下几个难题:东莞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专业定位难以做到与产业升级同步;东莞中小企业多、技术差异大,单一的人才培养方案导致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不匹配;各专业独立发展,缺乏合作研发平台、科研创新团队和优质企业资源,专业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不强。等等。

图片2.jpg

为解决上述问题,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专业群通过对职业教育与制造产业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依托东莞机电职教联盟、东莞机器人行业协会和模具行业协会等,整合企业资源,打造东莞产教融合新样板,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东莞特色的职教发展之路。

该校机电工程学院负责人介绍,学校创新育人模式,及时将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始终保证专业定位与东莞先进制造业升级发展同步。此外,学校还构建了“一企一策”动态课程体系,如与北京精雕试点现代学徒制(教育部立项),开发《精密数控雕刻编程加工》等8门学徒课程;与华为合办“质量技师班”,开发《华为产品与物料质量检测》等7门企业课程资源包,全部在企业授课;与巨冈开展数控机床装调订单班培养,开发3门订单课程,实现精准育人,成功解决培养规格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图片3.jpg

为解决专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能力不强问题,学院建成“国家、省、市、校四级平台的立体服务架构,已为1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制订《制鞋机械》国家标准4项,授权专利114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5项。同时,该校还创新产教融合新模式,引进企业投入3000万元建成校内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和行业协会投入2000万元建设校外汽车产业学院。

据介绍,目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实施“扩容、提质、强服务”计划,新增道滘、大岭山2个校区,到2025年,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将突破2万人,并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形成中职、高职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贡献东莞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