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增速四年最低!花2353亿拿地的保利,能否重回前三?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地产
原创2021-04-21 10:50

尽管稳居行业第五,央企第一,但是“重回前三”似乎成为保利的“梦魇”。2020 年,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金额 5028.48 亿元,同比增长 8.88%,自 4 月份起连续 8 个月单月销售额创历史新高。但不得不提的是,这一增速依旧是近四年来最低的。

受疫情、高地价项目成为结转主力等影响,2020年利润增速也有所放缓。不过龙头房企依旧在现金流、三道红线上体现了较好的成绩,持续保持“绿档”。

销售增速四年来最低

2020 年,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金额 5028.48 亿元,同比增长 8.88%,自 4 月份起连续 8 个月单月销售额创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2.90%;签约面积 3409.19 万平方米,同比增加 9.16%。

报告期内,公司一二线城市及 38 个核心城市销售贡献分别为 74%和 75%。分区域来看,珠三角及长三角销售合计占比达 52%,较去年提升 6 个百分点。

2020 年公司在 16 个城市排名市场第一,39 个城市排名市场前三。单城签约过百亿城市 15 个,较 2019 年增加 2 个,合计销售贡献超 2700 亿元。其中广州、佛山合计销售规模超 820 亿,成都超 200 亿,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超 100 亿,核心区域及城市深耕效果显著。

不过,2020年8.88%的销售增速,也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回顾2017年至2020年,保利全年销售额分别完成了3092亿、4048亿和4618亿,增速分别达47.2%、30.9%和12.91%。

图片2.png

高地价项目拉低利润率

2020年,保利发展实现营业总收入2432.08亿元,同比增长3.06%,收入规模持续提升。其中房地产开发收入2263.76亿元,占比为93.08%。两翼产业实现市场化收入154.32亿元,同比增长36.49%。

两翼业务具体来看,保利物业截至2020 年底,在管面积到 3.80 亿平方米,合同面积达到 5.67 亿平方米,合同管理项目 1948 个。2020 年,保利物业实现营业收入 80.37 亿元,同比增长 35%。 保利商业2020 年新签约购物中心 20 个,截至2020年底累计开业大型购物中心26 个,开业面积 178 万平方米,分布于广州、上海、武汉等 14 个城市。

图片3.png

期内,保利发展实现净利润400.48亿元,同比增长6.64%;归母净利润289.48亿元,同比增长3.54%,增速也在放缓。回顾2016-2019年,保利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25.86%、20.92%和47.9%。

2020年毛利率为32.59%,同比下降 2.38 %。对此,保利发展表示,主要是由于 2017-2018 年获取的高地价项目成为结转主力,相应拉低利润率水平。

随着合作项目增多并逐步进入结转期,公司实现投资收益61.41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65.91%。同时,公司本年税金等支出的减少有效对冲了毛利下滑的影响,2020年公司净利率为 16.47%,同比增长 0.56 %。

2353亿斥资逆势拿地,下半年占比65%

保利发展在2016年、2017年持续加大拿地力度,拿地金额分别为1214亿元、276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5.1%、127.8%。进入2018年后,拿地节奏有所放缓。2018年、2019年的拿地金额分别为1927亿元、15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0.3%、19.3%。

2020年,保利发展继续在拿地上发力,拿地金额同比增长51%至2353亿元。新拓展项目 146 个,新增容积率面积 3186 万平方米,拓展成本 235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9%和 51%。

财报指出,保利坚持深耕“中心城市+城市群”,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全年 38 个核心城市拓展金额占比达 83%,同比提升 4 %,新增货量中住宅类占比约 85%。受资源集中的影响,拓展平均楼面地价提升至 7388 元/平方米,相比2019年增长27%。但是拓展溢价率 13%,还是低于行业平均溢价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0年下半年土地市场趋于理性时,保利集中发力获取资源,三、四季度拓展金额占全年总投入的 65%。

三道红线持续“绿档”

土地投资加大直接影响现金。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1.5亿元,同比下降61.31%。年报解释其主要原因是项目投资规模增加,支付合作单位往来款增加。

为强化现金流,2020年保利发展累计实现销售回笼 4706 亿元,回笼率为 93.6%。报告期内新增直接债务融资83.1 亿元,平均成本 3.60%,以低成本储备长期发展资金。

截至报告期末,保利发展有息负债综合成本4.77%,同比降低 0.18 %。账面有息负债总额2968亿,同比增长10%;其中一年内到期短债占比21.76%。

资产负债率78.69%,剔除预收账款资产负债率68.74%,净负债率56.55%,现金短债比1.82,均符合“三道红线”中绿档企业标准。 

图片35.png


策划:林广

牵头人:王艳玲

研究员:王艳玲 林广 伊晓霞 邱永芬 李美钰 黄露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规模上市房企研究课题组出品

 


 

编辑:黄露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