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贝贝 处于眼科治疗领域上游的眼药领域又增加一家上市公司。
29日,南都药企合规与发展研究课题组记者注意到,由李氏大药厂分拆的兆科眼科正式登陆港交所,在首日股价收报14.32港元,总市值为76.63亿。南都记者还注意到,兆科眼科因布局眼科这一“黄金赛道”,且眼科药物管线较全受到明星投资机构的“押宝”加持。不过,在目前眼科以手术为主的“黄金赛道”上,兆科眼科如何进行突围和竞逐,系目前业界较为关注的情况。
高瓴、爱尔眼科“押宝”
资料显示,兆科眼科系由香港上市公司李氏大药厂分拆,上市后,李氏大药厂国际及Coyote成为兆科眼科的主要股东。南都记者注意到,从分拆到上市,兆科眼科就受到资本方面的关注。在上市前的两轮融资中,该公司募集金额合计1.95亿美元。B轮融资结束后,估值预计达到4.95亿美元。
透过两轮的投资者名单,南都记者发现,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高瓴资本、TPG以及正心谷资本等“明星”机构在列。其中南都记者发现,被称为“港股投资风向标”的高瓴资本,在近年来“吃药”的层面上又“押”中一家上市公司。
针对投资机构方面的“追捧”方面,兆科眼科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柳烈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认为,投资机构进入兆科眼科主要有四点,首先系该公司眼科药物几乎全覆盖的产品线,可为医生提供“一站式”眼科治疗解决方案;其次是公司具有生产能力,可对成本、生产时长以及药物质量进行控制;再次是销售模式方面,销售渠道除公立医院外,该公司还对民营医院以及电商渠道(即互联网医疗)进行布局,“另外公司架构与国际化接轨,也是投资人看中的一点”。
南都记者注意到,爱尔眼科在融资期间跟投兆科眼科,并成为后者股东,作为兆科眼科未来产品销售渠道之一,这两家公司将如何交叉合作?
对此,兆科眼科市场及营销总监冯江向南都记者介绍,虽然兆科眼科与爱尔眼科双方仍就合作进行探讨,但从目前可披露的情况来看,双方在研发方面的整合,以及兆科眼科进入爱尔眼科旗下机构体系进行销售,系双方目前重点探索的方向。
13种眼科创新药在研
据南都记者了解,目前眼科用药生产在国内处于相对分散的领域,尤其是在上市公司中仅占其业务的一小部分。诸如,近年内通过合作引进国外眼科类产品的恒瑞医药、远大医药、和铂医药、康哲药业等,眼科产品均非其主要的产品管线,其眼科药物品种也相对单一。
就兆科眼科的“成色”来看,南都记者透过该公司招股书了解到,其业务重点布局重心放在中国五大眼科适应症(就市场潜力而言)上,包括干眼症(DED)、湿性老年黄斑部病变(w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近视及青光眼,其中的市场容量高达数百亿。
南都记者注意到,通过自主研发或者许可引进,兆科眼科已经建立包含25种候选药物管线:其中13种创新药、12种仿制药,全部在眼科领域,包括全球目前最畅销的干眼症治疗药物环孢素A的创新眼凝胶剂型,治疗近视眼的阿托品,以及治疗眼底湿性黄斑的一款创新滴眼液。
南都记者注意到,用于治疗干眼症的环孢素A眼凝胶是兆科眼科的核心产品之一,目前进入临床Ⅲ期试验。而另一款核心产品ZKY001,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临床阶段角膜上皮缺损候选药物,预计2022年下半年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南都记者也留意到,从2018年成立至今,因为尚无商业化产品产生销售收入,目前兆科眼科仍处于亏损状态。2019年、2020年,该公司分别录得亏损净额1.22亿元、7.27亿元;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9340万元、8187万元。
据了解,目前兆科眼科12款仿制药中已有3款在研产品提交了简化新药申请。其中,进度最快的是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贝美前列素,该产品于2019年8月向药监局提交新药申请,预期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获批。
“黄金赛道”如何突围?
兆科眼科所处的眼科赛道,系目前被市场认为的“黄金赛道”。数据显示,近年来眼科治疗上,眼科药物治疗在部分机构预中认为系新的黄金赛道。数据显示,国内眼科药物市场从2015年的116.46亿元已增长至168.22亿元。预计由2019年按复合年增长率18.6%,进一步增长至2025年的465.84亿元。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即使系处于“黄金赛道”且药物市场在规模化增长,但眼科用药和眼科手术之间的市场规模等仍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大部分眼科疾病药物,更多系缓解作用,因此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会倾向于手术等方面治疗,这也导致眼科治疗领域中,手术、器械和药物方面的差异。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眼科医疗(手术)市场占有眼科赛道中最大的细分市场份额,2019年占比73%;其次为眼科器械市场,市场占比16%;最后为眼科用药市场,占比11%。
在此市场格局下,涉及的上市公司市值也存在较大差异。南都记者透过29日收盘后数据了解到,“眼科茅台”的爱尔眼科,目前总市值已达3081.25亿;主要以眼科耗材生产为主营业务的欧普康视,总市值为697.98亿;而与兆科眼科同样做眼药的兴起眼药,总市值则为114.28亿。
在目前的市场格局下,如何在占比11%的眼科用药市场获得收益,系兆科眼科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对此,一名接近兆科眼科的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在产品商业化尤其是创新药产品商业化后,除了会对公立医院、民营机构和医药电商进行布局外,还可能会参与医保谈判获得准入,“进入医保是产品放量的方式”。
当然,眼科药物市场增长,除了要依托医保放量外,医生端也起了重要因素。某公立医院眼科专家向南都记者表示,眼科治疗系选择高附加值的手术或器械,还是药物延缓,这其中系需要医生进行考量,“例如从儿童近视,治疗目的是延缓儿童近视的进展,在这其中,医生是选择OK镜进行矫正,还是选择低浓度阿托品(此说法为假设获批治疗儿童近视,目前尚未获批)进行缓解,医生应更多从患者承担能力的角度去考量“。
编辑: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