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学者李筠撰著的《罗马史纲: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兴衰》由岳麓书社与中南博集天卷策划出版。该书以时间为序,通过讲述罗马 “王制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三个时间阶段、25个主题单元的历史事件,深入分析罗马的千年兴衰,破解西方历史上唯一的超大规模共同体的底层逻辑。
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
《罗马史纲》是学术型作者李筠继《西方史纲》之后第二部通俗易懂的西方历史通识作品。该书的写作继续用独特的“史纲”式写法,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勾勒罗马历史的发展进程,为大众透视西方历史和文明提供一个全新角度。
该书是李筠潜心研究罗马20余年的结晶。李筠用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把理解西方关键问题的钥匙。这把钥匙帮助读者剖析西方文明中的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揭示西方与政治的大逻辑,探究人类的政治学原理。本书也为读者提炼出“读史使人明智”的四步进阶法:当观众,看热闹;做裁判,辨好坏;画蓝图,做设计;做领航,成大器……
与《西方史纲》相比,本书最大的不同是核心视角的转换:《西方史纲》关切文明的兴衰,《罗马史纲》则重在解析何为“超大规模共同体”。围绕“超大规模共同体”这一政治学概念,“史纲体”写作手法将千年的罗马史作为对象展开条分缕析,不仅勾勒出罗马历史的演化逻辑,更探讨了人类政治的基本通则,有助于作为文明大国的我们,深入思考大国之义和大国之道,进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奇葩说》第七季魅力导师刘擎教授高度评价这本书:“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对想要进入罗马历史、政治与思想世界的中国初学者来说,这部《罗马史纲》可能是最为通畅的大路。李筠致力于对读者友善的写作风格,同时始终坚守学术严谨性的标准,这是令人钦佩的成就。”
学术剧场复现罗马史关键事件
5月7日晚,“饕餮之夜:罗马的理由”李筠《罗马史纲》新书发布会暨学术剧首演在蓬蒿剧场举行。为了呈现真实且独特的罗马,也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西方文明和人类政治,轻松有趣地切入西方文明中永恒之城的崛起和强盛、衰败和崩溃,李筠和出版方采用“学术话剧”这种艺术形式呈现书中的关键场景。李筠通过扮演罗马不同时期的重要人物,与雷博、翟志勇、施展三位学者扮演的重要人物展开对话和辩论,以情景再现的形式带领读者复现书中所论的关键事件。
圆桌论坛 (左起)雷博、施展、李筠、翟志勇
在剧后的圆桌论坛中,四位学者分别阐述了对《罗马史纲》的观点。雷博非常推崇李筠在剧中的即兴演说,他透露,从排练开始,李筠的每次演说都不一样,“因为他对罗马史稔熟于心,他把整个罗马史真正意义上消化到了他的骨髓里,他每一次想到什么演什么,我们得配合着他来演。”
雷博说,《罗马史纲》读起来的感受,就像李筠老师平常跟你唠嗑。“你顺着他的话语逻辑展开,很自然就能进入到罗马史的语境当中,就能对罗马乃至西方的政治、文化有非常系统深入的理解。”
翟志勇认为,李筠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虽然写的是罗马,他真正关怀的实际上是中国自身。“通过罗马,这个历史中延续了上千年的超大规模的共同体,通过它的兴起、兴盛和衰亡,来反思一个超大规模共同体如何能够持续地拥有生命力,持续地保持进取,持续地维系这样一个共同体的存续。这个关怀,我读下来还是蛮感动的。”
施展则提到,罗马是人类的一个制度实验室,今天我们所见过、所知道的所有制度,罗马全都出现过,全都实验过一遍。在横向的一个时间截面上,如此之复杂多元,如此之冲突的各种元素怎么能够把它都整合在一块儿,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最后大家共同出击,变成1+1远远大于2的效果,这是巨大的智慧,背后有非常深远的真正意义上政治性的思考,而不是权术性的思考。在纵向的时间轴上,罗马史又是人类不断的努力、失败,再努力、失败直到灭亡的过程,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制度的边界。
施展认为,李筠是把罗马作为一个制度实验室来写的,“所谓的罗马史在这儿仅仅是他用来说事的一个载体,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政治学。”
让更多人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作者李筠在圆桌论坛上坦言,罗马是他的一个夙愿。“我念博士的时候,我的导师彭教授要去耶鲁做访问学者,我基本上是上学就失学了,他到了临出门之前留下一句话,把罗马史好好念了,我回来你交作业。”念是念了,但也有许多没有吃透的地方。因为后来博士论文题目收缩,罗马史暂且搁置,结果一搁就搁成了“心病”。
2019年,李筠和几位朋友到罗马旅行,站在扎赫兰宫教皇行宫的旁边那一段罗马城墙上,站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里,许多从前朦朦胧胧、思索不得解的问题,突然有了答案。
学者李筠
于是有了《罗马史纲》这本书,前前后后写了两年多,李筠说:“算是对自己的夙愿,对我们一起去旅行、一起讨论、一起演戏的兄弟们,有一个我拿得出手的交代。”
几位嘉宾都提到,《罗马史纲》这本书读来亲切有趣,有如闲谈。李筠也表达了自己与读者交流的心愿。“交流的有效性不取决于讲述者、输出者有多牛,评判的标准是接收者拿到了多少,否则倒出来的再多还是没有倒进杯子里。”
皓首穷经地蹲在图书馆里“踩”出两个坑来,自然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但李筠现在更想做的是让更多的朋友们感受到知识的乐趣。他指出,知识本身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特性,但何妨把这个“千里”缩短一点,对读者友好一点?《西方史纲》是一个实验,《罗马史纲》也是一个实验,李筠在尝试不同的松紧、浓淡、深浅、大小,看看不同的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口味、风格、内容。
“我相信我们这一代学者会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勇敢,也有那么一点点智慧,加上蓬勃的小聪明,一定会找到各式各样的交流、沟通的媒介,让知识不仅有营养,而且变得好玩、有趣、让人喜欢。”
据悉,该书近期将在全国上市。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