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雷”还是惊喜?继董事长被证监会约谈后,3800亿“猪茅”牧原股份又有新动向。5月13日,牧原股份回应了投资者关于其市场布局、高出栏生猪数、人员扩张速度过快等系列问题。牧原股份称,目前自建猪舍已满足生产经营需求,暂无收购养殖场的计划。针对人员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牧原股份表示正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人员数量。
奥一新闻记者观察发现,截至2020年底,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达到733.6亿。目前,牧原股份在职员工数共有12.2万人,相比去年4.6万人增加超7万人,2020年新增子/孙公司103家,新增数量远超往年。
5月13日开盘后,牧原股份一路萎靡。截止收盘前,牧原股份跌幅2.48%,报98.5元/股,总市值跌至3703亿,市值蒸发超90亿。
自建猪舍,去年与建筑工程子公司交易超170亿
针对投资者“是否有收购其他养殖场的意愿?”的疑问,牧原股份回应,公司自建猪舍更能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求,若收购其他场区,还需进行改造,成本较高,因此暂无收购其他养殖场的计划。
记者查看年报发现,2020年,牧原股份与旗下子公司河南牧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牧原建筑)发生了超170亿的重大交易,交易内容为接受工程劳务。而在2019年,该项交易金额为47亿,2018年为10亿,2017年为1.3亿,2020年该项交易金额远超此前三年。据悉,2020年牧原股份实现营收562.77亿元,净利润274.51亿元。换言之,牧原股份将6成的年度净利润用于工程劳务上。
图源牧原股份2020年度报告
牧原股份斥百亿巨资大搞建工,曾被媒体质疑“一只猪肉股硬生生玩出了地产股的风采”。今年3月,被称为资本市场“打假悍将”的汪炜华在雪球论坛发布《牧原会是惊雷吗?》一文,质疑牧原股份向牧原建筑支付了大量建筑费用,而“盖猪圈的人把钱挣饱了”。但资料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牧原建筑关联方项目毛利率仅有0.36%。因此,有观点质疑其中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况。
对此,牧原股份解释称,公司的生猪养殖采用全自养、全链条的养殖模式,需公司自主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场,而同行业上市公司多采用“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相对具有“轻资产”的特点,由此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固定资产周转率较低。若扣除保育、育肥舍部分的固定资产,公司的固定资产占营业收入比例与行业其他公司相差不大。
据悉,截至2020年年末,牧原股份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分别为585.3亿、148.3亿,占总资产比例各为47.73%、12.1%,共计733.6亿。
员工数激增7万人,子公司数量大幅增长
除了业绩,牧原股份飞速增长的员工数也受到了外界的关注。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牧原股份在职员工数合计12.2万人,相交去年同期增长了超7万人。2020年,牧原股份在职工薪酬上支出32.6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3.74%。
图源牧原股份2020年年报
牧原股份的研发人员数量也出现了激增现象。截至2020年年底,牧原股份共有2362名研发人员,相较2019增长了1576名,变动比例高达200.51%。在研发投入上,牧原股份也颇为大手笔,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总计4.12亿。
针对上述情况,牧原股份回应称:“公司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人员的增长速度也比较快。同时,员工数量快速增长,人员培养周期相对较短,也会导致人效下降的问题,以后年份应该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增速。目前公司公司正在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控制人员数量,重新完善人员架构、职责。并通过赋能培训,提升员工管理能力,更好的执行工作,提升人员效率。”
记者留意到,2020年牧原股份子公司数量大幅增长。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牧原股份新增103家子/孙公司,全部为新设立公司,目前共有子/孙公司241家。2017年-2019年,牧原股份新增子/孙公司数量依次为45家、6家、48家,2020年新增数量为近4年之最。
奥一新闻实习记者 林少娟
记者 林思思
编辑:林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