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需要哪些方面的协作力?这是教育界热议和聚焦的热点议题。5月15日,2021首届全球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论坛(GFCF)福田分论坛在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举行,围绕“家庭、学校、社区共育与协作”主题展开讨论,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研究院、中小学的专家学者们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家校社共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郭其俊主持了分论坛。
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振强在本场分论坛致辞中表示,这既是一次全球范围理想与观念的盛会,也是一次关于培育下一代智慧的集中展现。福田致力于构建优质均衡的中小学教育服务体系和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实施“四元联动、区域协作”的福田行动,传承“测以致用、助力发展”的福田传统,淬炼“教育治理、高质发展”的福田愿景,形成“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区域生态场效应”。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福田“家庭、学校、社区共育与协作”能进入更广阔的天地,实现更大突破。
专家荟萃,共议“家校社协同共育”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实验小学执行校长臧秀霞校长做了题为《用课程融通家校社,打造育人共同体》的主旨报告。她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提出,课程是融通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核心,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需要家校社全方位协作,通过课程融通家校社,打造育人共同体,通过开办父母学堂,成立家长智库等创新方式为育人共同体赋能。据了解,红岭实验小学致力于建设一所“看得见孩子童年和未来的学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备受关注,该校把构建课程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强调理解本位、问题导向、真实表现、深度探究,被誉为“融入了未来学校教育理念的”全新学校。
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宋萑教授介绍了影响家长参与的研究成果,解释了家长角色的自我建构与自我效能感是如何影响到家长参与的过程。山东省教科院王治芳老师就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在关系与联系进行了精彩的解释,认为要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教育体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马良坤以健康为切入点,介绍了如何为儿童的成长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新成长计划办公室主任刘芳就如何联动全社会力量,构建家校社共育爱心联盟做了经验分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孙英宝从自然的角度讲述自然教育的内涵与创新,并提出要通过“自然教育+”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北师大南山附校校长田军以“做符合规律的好教育”为题,详细介绍了如何促进儿童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如何贯通培养和衔接教育、如何实现家社校“三位一体”共育。
福田区着力构建儿童发展“区域生态场”
一直以来,福田区致力于打造“四元联动、区域协作”的家校社共育模式。在昨天的主论坛上,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做了题为《建构儿童发展的区域生态场》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力量,学校教育是儿童成长的主导力量,社区教育是儿童成长的支持力量。数十年来,福田着力构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区域生态场”,创新打造多元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田洪明介绍,福田创新使用质量监测“导航仪”探测区域家庭教育现状,利用大数据找准家庭教育需求、明确行动方向,通过“春晖家长学校”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识“春风”家庭——积极创建“学习型家庭”,开“春雨”课程——为不同需求的家长提供优质课程,施“春耕”行动——通过家委会及多样化家校活动实现家校共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应由配角转变为主角,学校由主宰转变为主导,社区由虚体转变为主体,网络由末流转变为主流;通过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四元联动的生态场,最终实现家庭教育治理现代化,顺应儿童天性、适合儿童本性、开发儿童特性,打造本真、适才、普惠的优质教育。”田洪明表示。
5月14-15日,为期一天半的首届全球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论坛在深圳福田举行,论坛共设置一个主论坛和六个分论坛,来自全球的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专家、学者共送上四十余场主旨报告,从不同领域和视角深度探讨全球视野下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的热点,呈现了丰富立体的“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本次论坛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伦敦大学学院师范及早教科研实践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共同发起。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通讯员 覃言
编辑:罗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