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逝世七百周年之际,黄文捷译《神曲》插图珍藏版在京发布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5-17 18:50

5月16日,译林版《神曲》插图珍藏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单向街举办,译林出版社隆重推出黄文捷译《神曲》新版本。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学者文铮,作家吉狄马加、梁鸿、阿乙来到单向空间,围绕但丁《神曲》的阅读、翻译及对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影响展开对谈。

IMG_8405.JPG

新书发布会现场

从意大利语直译的诗体译本

译林版《神曲》的译者黄文捷,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同年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工作,主要研究意大利政治经济问题。1989年退休后,开始从事意大利文学作品翻译。主要译作有但丁《神曲》、黛莱达《邪恶之路》、斯韦沃《泽诺的意识》、普拉托利尼《苦难情侣》、莫拉维亚《同流者》、达里奥·福《不付钱!不付钱!》、金兹伯格《家庭絮语》,以及克罗齐的《美学或艺术和语言哲学》等。2006年被中国翻译协会评为“资深翻译家”。

IMG_8403.PNG

黄文捷译本是从意大利语直译的诗体译本,有四大特色:一、采用自由体诗,而非散文体翻译原著,保证体裁与原著接近,并尽量押韵。二、尽量按照原著的行数、内容来直译为中文。中意文差别较大,有时单行译文不能完全和原著一样,需要一段,甚至两段来解决。黄译本努力做到段落的行数和内容与原著保持一致。三、不为押韵而伤害原意,保证译文与原著在结构和内容上没有任何差别,便于读者查对原文。四、基于《神曲》的“三行隔行押韵法”,黄译本用阿拉伯数字,每隔三行标明行码,保证无论是行数和内容,都完全忠于原著。

2021年是但丁逝世七百周年,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处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特选黄文捷译本作为意大利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阿尔贝剧院/拉文纳剧院和但丁协会合作制作的有声书中文朗诵底本。

在新书发布会现场,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女士告诉大家,黄文捷《神曲》译本,自首次出版以来,已走过20年;与译林社结缘,也有15年的历程。2005年,作为一家有着较好品牌影响力的专业外国文学出版社,译林社发现了黄文捷的优秀译本。此后,《神曲》在译林社历经三次重版,译者和编辑对译文、注释和编校进行完善和修订,确保版本常更常新,不断至善。

但丁的写作具有典范意义

诗人吉狄马加在新书发布会上谈到,但丁的《神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作。它不仅仅是在意大利语言中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超越了文本本身,涉及政治、伦理、宗教、社会变革、涉及人的精神的整体解放。”吉狄马加认为,《神曲》中所宣扬的人文主义运动,对科学的倡导,对新的理性精神的张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起到了很高的价值作用。

吉狄马加透露,中国现当代诗人几乎无一例外阅读过但丁的《神曲》。“他的诗歌是有纵深度的。对今天我们的诗人而言,怎么见证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从更高的思想和哲学层面来对时代进行关照,但丁的写作具有典范意义。”

IMG_8409.JPG

新书分享会现场

插图珍藏版的序言作者、学者文铮也提到但丁的《神曲》对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不可磨灭的影响。比如,胡适的两篇重要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和《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被看作是中国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和白话文运动的起点。两篇文章不约而同地都把但丁《神曲》和意大利语的创造,以及意大利语对意大利统一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参照点。

又比如,在巴金先生被关牛棚的那段时期,经常有人看见他振振有词,满口默念。有朋友过来问他在念什么,怕他精神失常,他说他在背《神曲》。就是通过背诵《神曲》他才挨过了那段最苦难的岁月。

学者、作家梁鸿谈及自己阅读《神曲》的感受:“任何时候你翻开它,读任何一个句子都会有无比奇妙的收获。”

一方面是诗意的凝练,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很深的意义。梁鸿还记得《神曲》中有一句:“太阳太过光亮,以至于隐匿了自身”。她说:“我一看觉得太好了,这不但是诗人的话语,同时又是一种哲理。”另一方面但丁在《神曲》里创造了一种秩序,既是文学的秩序,也是某种价值的秩序。“在一层层的秩序里面,每个人各得其所……你试图想要赋予这些人物哪一个位置?哪一种价值?哪一个光亮?”梁鸿说,“对于写作者而言,我觉得他拥有造物者的快乐。”

作家阿乙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具有这种庞大的秩序感和历史感的,以及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书,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本:《荷马史诗》《神曲》《追忆似水年华》《红楼梦》……阿乙说:“《神曲》看起来就像‘文学里的长城或者是神庙’,它天生有一股让你难以阻挡的崇高的力量。”

最接近原诗的风貌和艺术风格

由于《神曲》的翻译难度极大,很长一段时间国内没有意大利文的原文译本。“一直到了80年代,北大的著名教授田德望先生,在他晚年生命最后18年,翻译了我们熟悉的,也就是人民文学版的《神曲》。但田先生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他说我自己不是诗人,所以我就不能把它翻译成诗,所以我就把它翻译成散文叙事体。”文铮介绍道。

黄文捷先生比田德望先生小几乎20岁,他毕业于北京大学法语系,后来因工作原因学习了意大利语。黄文捷先生翻译《神曲》也是在田德望先生的鼓励和首肯之下。“由于黄文捷先生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学,对于中国的诗歌造诣颇深,所以他就尝试把《神曲》翻译成了现代诗歌,如果大家读的话,会惊喜的发现其中是有韵律存在的。”文铮说。

在他看来,黄文捷译本是目前最接近于原诗的风貌和艺术风格的《神曲》译本。

梁鸿也表达了对译者黄文捷先生的赞佩。“像这样的翻译家,他不单单要懂意大利文,他一定也是懂中文,他中国文学的基础应该是非常非常好,否则的话,他很难找到恰切的语言与原诗对应。其次韵脚非常难找,因为你不但要押韵,并且要找对意思。在这个意义上,翻译真的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

IMG_8404.JPG

据悉,译林版珍藏版《神曲》中包含海量19世纪法国著名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为《神曲》所画的插图和精美藏书票,并附有汉意双语朗诵音频,手机扫码即可倾听。

IMG_8406.JPG

新书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孟斐璇先生与译林社总编辑袁楠女士互赠书籍。袁楠总编辑将《神曲》插图珍藏版赠送给孟斐璇参赞,参赞回赠袁总编一本精美的《意大利世界遗产画册》。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