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展览开幕式!全体起立向袁隆平吴孟超默哀一分钟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5-24 16:00

“请全体起立,为刚刚逝世的袁隆平、吴孟超院士默哀一分钟!”5月24日上午,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举行,就在同一时刻的北京,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了一场默哀仪式。

1027x756_60ab58a2cc86f.jpeg

默哀仪式现场。南都见习记者 王森摄影

875x594_60ab58a3227de.png

默哀仪式现场。南都见习记者 王森摄影

该默哀仪式是在“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主题展 " 开幕式上举行,主题展由中国科协联合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提议,全场起立,为缅怀袁隆平、吴孟超院士,全体人员默哀。南都在现场了解到,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两位科学家的一些珍贵影像资料,包括袁隆平在90岁高龄时,用英文寄语“机会宠幸有心人”的一则视频。

中国科协:一日痛失两位院士是重大损失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先后离世。

“科技界一日痛失两位泰斗,这是我们国家、我国科技事业的重大损失。”开幕式上,徐延豪说,袁隆平院士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杂交水稻,让14亿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吴孟超院士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75年,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他们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自己的事业,把答卷写在稻田里、病床前,也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田里,他们的伟大贡献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徐延豪说。

WechatIMG171.jpeg

主题展上展示的袁隆平生前工作图片。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还通过多媒体视频星空展示,介绍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其中就包括“袁隆平星”——这是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一颗小行星,编号8117。

据展览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希望通过星空的造型和创意设计,体现优秀中国科学家像天上闪耀的群星,照耀着祖国的伟大复兴路。

展出袁隆平吴孟超珍贵影像,曾用英文寄语青年

值得关注的是,展览还展示了袁隆平在90岁时的一段寄语视频。

他说,“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说没有什么秘诀,我有经验可以用8个字来总结,那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知识是基础,汗水要实践,所谓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思想火花人人有,你不要放弃它。机会宠幸有心人,用英文讲就是chance prefers prepared mind。”

展览还摘取了袁隆平院士的一段话,“我深深感到,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使我们在挑战‘世界饥饿’的历程中,有勇气坚持不断探索,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道世界难题首先被我们中国人攻破。”

南都记者注意到,现场还有不少嘉宾在吴孟超院士的一张图片前伫立,那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正在制作肝脏血管铸型标本的图像。

据介绍,20世纪50年代,肝脏外科手术是禁区,死亡率极高。1957年,吴孟超和张晓华、胡宏楷组成“三人小组”,吹响了主攻肝脏外科的冲锋号。1960年,他们首次提出肝脏结构“五叶四段”解剖理论,随后完成中国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

采写:南都记者王凡 发自北京

摄像:南都见习记者王森

编辑:潘珊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致敬国之脊梁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