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青 通讯员穗政法 2021年,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检察院的“微检察服务保障大治理”项目入选了2020-2021年度广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十大创新项目。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从化区检察院深入践行“枫桥经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把检察工作和服务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打造六个乡村“微检察”,实现“微检察服务保障大治理”的效果。
据介绍,六个乡村“微检察”分别为:微触角、微调解、微办案、微平台、微服务、微普法,值得关注的是,在贴心乡村治理“微服务”中,从化区检察院强化检察保障乡村治理,推进乡村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及被害人救助工作。
广州市从化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从化区民政局在全省率先建立“法治关爱保护站+法治关爱护童员”工作机制,2020年2月3日,在鳌头镇新围村设立了首个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法治关爱保护站,深层次、全方位守护全区约3500名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从化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法治关爱保护站。南都记者 赵青 摄
南都记者了解到,从化区首个法治关爱保护站设在鳌头镇,是因为这里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数量占据全区总数的近一半。
“鳌头是从化比较大的镇,镇上大约有一千多名,她们大多是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带着,监护方面会有存在亲情的缺失,父母的监管保护也不够,很容易导致辍学、被侵害还有严重的会犯罪。”从化区检察院未检办负责人潘一菲说。
据介绍,法治关爱保护站由“检察院+民政部门+护童员+社工”对农村留守、困境儿童进行法治关爱保护,以开展线索摸排、普法宣教、及时介入、开展救助等服务,延伸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司法保护和兜底服务触角。
保护站内设有集普法展示、心理疏导和协助办案等功能于一体的功能室和谈话室,功能室日常用来普法宣讲,同时还作为孩子们放学后学习娱乐的场地。
“谈话室用来保护隐私谈话,比如当有遭受侵害的儿童过来,我们就会把她带到谈话室,这里比较私密,我们也会请一些心理专家进行疏导。”从化区检察院未检办负责人潘一菲说。
法治关爱保护站成立以来,分两批共聘请了29名护童员,并对护童员开展集中培训,讲授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如何发现受侵害儿童等相关专业知识。
法治关爱护童员由全区关爱儿童发展的热心村民群众、村委工作人员等组成,护童员只要发现儿童遭受或疑似遭受不法侵害时,就会第一时间上报公安机关或法治关爱保护站。
“我们比较熟悉村里的情况,看到有在招募护童员,我就报名参加了,日常会进行一些法律宣传,除了通过微信家长群、村委广播之外,考虑到老人家不会用智能手机,我们还会去每家入户宣传。如果发现了线索就会及时上报。”护童员徐金容对南都记者说。
南都记者获悉,法治关爱保护站成立至今,已经收到了2宗护童员的报告线索。
“针对其中一宗线索,我们联合民政局开展了多次救助活动。目前我们正在按流程为他们申请司法救助金,另外一宗线索我们也及时进行了介入,并指导其迅速向公安机关报案,因涉及刑事案件,目前该案件正在办理中。”从化检察院工作人员对南都记者说。
通过法治关爱护童员反映的情况,从化区检察院实现更及时、快速地对乡村儿童开展救助和关爱工作,乡村微检察工作真正实现了触角前延,切实把检察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服务效能,实现“微检察服务保障大治理”的效果。
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