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撞题佛山一模考题?选取素材相同但立意不同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06-07 20:52

6月7日,2021年高考拉开大幕,佛山近4.1万名考生奔赴考场。目前,高考第一科语文已经顺利结束,今年高考作文题(全国新高考Ⅰ卷)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广东高考作文题的材料是引用自毛泽东同志原载于1917年4月1日《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一段论述。巧合的是,在2020年佛山一模考试的作文题目上,也同样引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相关素材,内容都是聚焦体育方面。

截屏2021-06-07 下午6.35.32.png

2020年佛山一模语文作文题目


对此,石门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有为班语文老师夏玉娟回应这确实是2020年佛山一模的作文题目。 夏玉娟表示,虽然去年的佛山一模作文题与今年高考的作文题都采用了相同的一段素材,但对于材料解读的角度是大不相同的。

夏玉娟去年也是石门中学的高三级语文老师,她表示去年的佛山一模作文题有个鲜明的指向,就体育谈体育,在体育的范畴讨论强身健体的话题,角度比较单一的。如果把当时的作文套用到今天的高考作文上,选取的角度和立意就局限了。

她认为,今年的作文题的特点是突出了思辨性,这也是新高考始终在引导的方向。所以在题干材料设置上,没有像往年那样给出一个明确的任务或场景,而是回归到材料作为的范畴,要求同学们在材料中看到并思考“强”“弱”可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同时,要在体育的范围里、以青年的身份、围绕这组关系进行思辨和写作,整体的难度和要求比佛山一模的高很多。

此外,夏玉娟表示,作文题目材料用的并非现代汉语,在阅读上就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也检查了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只要审好了题,把握好了“强”“弱”的辩证关系,这个作文题还是很好写的,是一道较好地融合了立德树人和学科素养考查的好题。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胡嘉仪

编辑:胡嘉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