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请战,啃最硬的骨头!王烁志愿服务队奋战在抗疫一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1-06-09 09:45

“没有什么,就是困!”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以下简称省职防院)办公室主任、主任医师黄永顺谈起通宵支援采集核酸行动后的感觉,好似脑子经过20多小时超负荷工作后有点“断片”。


“工作都结束了,我们喝水一下喝两瓶都不觉得饱。”该院主管医师黄曼琪采样时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在没有凉意的现场,坐着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印象深刻的是憋尿这一块:“尿量基本没有,因为汗都出完了”。

那些不过是几天前的事儿。5月30日,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道开始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其中一个集中检测点为鹭江球场。还未接到上级和属区指挥部通知之前,省职防院党委紧急动员,全体职工停止休假,迅速集结,主动向海珠区卫健局请战。

此次支援队伍还有个特殊的称号——王烁志愿服务队,以2020年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队员、抗疫英雄王烁命名,由该院职工组成。在这次抗疫支援中,该志愿队一直冲锋在前。截至6月1日上午8时30分,共派出7批次407人次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采样数29562份。

6月5日、6日两天,省职防院疫情防控突击队共计8批次、150余人一线采样人员,再次支援鹭江村核酸检测工作,累计采样近30个小时,采样人数达3万余人。这些具体的数字背后,有更多的细节和故事。

20210608123335648132.jpg20210608123335619151.jpg

王烁志愿服务队支援海珠区鹭江核酸采集一线。(省职防院供图)

“啃下了最硬的骨头”

省职防院火速集结支援抗疫

“啃下了最硬的骨头”,省职防院后来对此次紧急支援有过如此总结。广州制衣业“城中村”——鹭江,有着庞杂的外来务工人员,构成复杂、人口密集、流动量大。5月30日傍晚,省职防院医务人员到鹭江球场支援,预计7点后接替原来的医疗队伍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按目前来看,计划工作到明天凌晨两三点。”该院党委书记易学锋说。

易学锋曾经是广东省首任支援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总领队、临时党委书记。一年多之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同样的一线支援。5月底的广州,闷热、多雨。30日下午,气温30摄氏度出头,鹭江球场外排起长龙,一眼望不到底。不少市民举家搬起板凳,手持蒲扇排队等候。

晚6点,突然大雨,市民并没有在雨中散去,现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仍有条不紊的进行核酸检测。雨稍小,又陆续支起帐篷继续工作。“要多久检测完?”充满疑问的声音。“不确定,但建议您先回家,不然可能要等上5、6个小时。”工作人员回应。

核酸检测的工作看似容易,具体执行起来,大事小事相当繁杂。截至6月1日上午8时30分,省职防院在进驻海珠区鹭江村短短不到3天时间,共派出7批次407人次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采样数29562份,并进行采样点现场消杀。6月5日早8时,省职防院再次集结150人疫情防控突击队伍,支援鹭江村开展第二次核酸检测工作。“这是一支觉悟高、反应快、专业强、敢担当、能打硬仗的队伍,有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形象。”易学锋给了他们很高的评价。

20210608123336263639.jpg

5月30日晚6点,突然大雨,现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仍有条不紊的进行核酸检测

支援湖北抗疫经历

队员称“是顺行不是逆行”

对于黄永顺来说,此次支援海珠区核酸检测工作并不算突发。抗疫、驰援、抽调、核酸检测、社区防控,他们其实一直在行动。去年2月,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疫情一声令下,他作为支援队员之一去到荆州,总计一个多月。“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敌人在哪里,病毒在哪里?首先要扫雷。”黄永顺称,因当地有资质的核酸检测机构匮乏,广东队伍推动建设完善当地核酸检测机构体系,紧急调用核酸检测试剂5040份、磁株提取试剂5040份、甲流试剂1008份、病毒采样管一批...……

时隔已久,黄永顺仍忘不了那一串具体的数字,同时也记得他们下沉到荆州疫情最严重的地方——沙市区和洪湖市,做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他谈到,实际上当时疫情真正打的是“社区防控战”,怎样把社区人员的防控落实到位至关重要。黄永顺和驻地成员又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行动”:“一个是疫情防控宣传也好,最重要的是摸清有没有发烧病人在里面,因为当时风险评估出来基本上都是家庭聚集性病例。”

省职防院物理因素监测所负责人、主任医师肖斌主要负责此次核酸检测的现场统筹、队伍调配、场地布置等工作。他也有支援湖北抗疫经历。去年2月,肖斌作为广东第二十三批援鄂医疗队长赴武汉支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涉及工作有流行病学调查、咽拭子核酸采集、聚集性疫情处理、环境消杀等。不同的是,已经考取中国疾控中心博士的他,更倾向将这次“逆行”改为“顺行”,“顺行是顺应老百姓的健康需求,顺应人民的意愿。”

抵达武汉后,肖斌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流行病学调查,变身疫情防控一线的“福尔摩斯”——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查清病毒的“来龙去脉”。流调人员也被称为“离病毒最近的人”。肖斌表示,虽然流调工作可以通过电话等其他方式,但是面对面交流更能取得患者的信任,“让他知道,你是来关心他的。”

他谈到,特别是疫情后期收尾的时候,流调工作一定要做到精准,才能“把水龙头拧紧”。肖斌补充说,此次广州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同样尤其重要。“流调是控制增量的重要手段,防控的第一道关口,缺失这一环节,后续工作无从谈起。”

本身是应急处置中心

“2小时可完成队伍集结”

逆行湖北结束后,省职防院人员又陆续被抽掉支援广州、转战海关,增援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协助广东省卫健委,防疫支援从未间断。

5月下旬起,广州疫情备受关注。5月28日,省职防院立即组织碰头会,对疫情做出研判,并于当天部署核酸采样相应的应急物资放进储备仓库。海珠区发布全员检测的通知后,省职防院组织全员召开紧急会议,把以前有过抗疫丰富经验的人员分到3个不同组别作为骨干,组成采样、预检分诊、后勤保障共150人的队伍,每批50个人开始4个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机制支援鹭江核酸检测。

“实际上我们单位很小,才300多人,去的人就占了一半,但基本上是几个小时就把队伍拉了起来。”黄永顺称,这次行动能如此迅速,系因省职防院本身建有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国家移动核辐射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中心,历来就有丰富的应急战斗经验。

“对于我们来说,平时最主要的就是不断地演练、准备、演练、准备,确保我们2小时完成队伍集结,4小时能够出发,7小时内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东西(支援)都能够承担现场的任务。”肖斌称。

20210608123335678307.jpg

省职防院“全副武装”地出现在采样现场,为市民采集核酸。(省职防院供图)

紧急变化下通宵奋战

“没什么感觉,就是困”

紧急支援中,还有紧急变化。5月31日晚,原先安排出现变动,省职防院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通宵为市民进行核酸检测。于是,省职防治院领导骨干第一时间部署好人员轮班驻地检测。

“有一个细节是,领导会交代我们,出发前要核查队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包括对女同胞的关心关爱,如果是生理周期要熬4个小时,其实是不方便的,要做一些很细致的安排。”凌晨时刻,难在坚持。当晚还断断续续下着小雨,熬了一个通宵,中间只趴了一个小时,“没什么感觉,就是困!”黄永顺回忆。

再把时间拉回到5月30日,好久没穿过防护服的黄曼琪,“全副武装”地出现在核酸采样现场——越过舌根、在咽后壁旋转擦拭……短短十几秒,从一个个陌生人咽后壁采集的标本被她快速、安全地放入贴有条形码的采集管中按序排列好,经历了别样的4小时。

首先就是忙碌。“从凌晨开始就排队,早上7点的时候,可以看到队伍沿着街道拐了几个弯,甚至有市民说采完已经排了6个小时的队。”黄曼琪还提及,她在正式给市民做核酸检测前已经做了相关培训、练习了无数次——但现场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比如有一些村民到现场就愣住了,我说请你摘下口罩把嘴张开,他反而把口罩戴得更紧了;遇到一个体型比较胖的年轻小伙,他一坐下就跟我讲特别害怕,这就需要你不断地沟通、不断地安抚......”

偶尔也有遇到一些感动的瞬间。黄曼琪记得有次采集完核酸,遇到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朝她鞠了一躬并说“谢谢医生”;也有老人家见她穿得密不透风还在流汗,就一直跟她说“医生好辛苦”。她描述自己的感受是:“当时很激动,就觉得心里还挺暖。”

高度紧张的工作完成后会带来片刻轻松。“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是比较轻松的,然后剩下就是累一下子涌上来,全身衣服黏黏的,风一吹上来还觉得有点凉。”黄曼琪称,穿上防护服工作时,偶尔肚子会饿,但憋尿基本没有,因为汗都出完了。

20210608123336238202.jpg

医护人员在为群众做核酸检测。(省职防院供图)

“王烁志愿者先行”

不到一小时200多人报名

此次支援核酸检测,黄曼琪是“请战”而来,当时并没有多想,就报了名。5月30日凌晨,海珠区发布全员核酸检测,当天上午,省职防院全员取消休假,主动向属地海珠区卫健局请战,组建核酸采样和流调专业疫情防控突击队。

请战书号召“党员先行,王烁志愿者先行”。目前,省职防院职工均加入了王烁志愿服务队,不少队员在请战书写下自己的名字,摁下鲜红的手印。“院里下发通知,50岁以下的员工可以预报名,当时一下就报了200多人。”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的黄曼琪也是志愿者队伍一员,最终加入到此次支援核酸检测工作中。

“王烁”这个名字已经和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紧密联结在一起。王烁生前系广东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员、广东省职防院主管医师。2020年3月13日晚,王烁在走访查看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被一辆急速行驶的面包车从后侧撞倒,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2020年3月20日,广东省总工会决定追授王烁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同日广东省委决定追授王烁“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20年4月,王烁被追授为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抗疫个人;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7月“中国好人榜”,王烁被评为“敬业奉献好人”。

2020年5月,为弘扬和践行“王烁精神”,以王烁名字命名的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目前发展成13支由省、地市职业病防治院(所)组成的队伍,旨在为广大企业员工提供免费的职业病防治宣传宣教。据悉,王烁志愿服务队目前共有青年志愿者128名,先后开展敬老助残、健康宣教、扶贫帮困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服务总时长达1000小时,累计服务对象超过2000人次。

此次疫情中,王烁志愿服务队表现出的精神一脉相承。请战书发出后,不到一小时内,立即205名党员干部职工报名,经审核最终筛选出150多人。5月31日晚,省职防院党委书记易学锋、副书记邹剑明在现场指挥协调采样。鹭江球场灯火通明,场外依然有市民排着长龙等待核酸检测。此时,王烁志愿队正进行紧张而又有序的采样工作。“在这次疫情中防控阻击战中,我们做到了党员先行、王烁志愿者先行。”易学锋表示。

“广州疫情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

谈到近段时间疫情中广州老百姓的应对,黄永顺用了网络上的热词回应,“广州你上点心啊!广州人说:对,你上什么点心。”他表示,这侧面能反映出广州人民宽容、包容的心态,而这种心态也能够正面的对待此次疫情出现的各种困难,“坦然一点,问题来了就面对”。

王烁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肖斌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王烁生前是他的好朋友、好兄弟。同去湖北支援疫情时,两人之间不时会有交流,偶尔互相打气。在肖斌眼中,王烁是个对工作、事业有信仰的人;印象中,他还是个很爱笑的人。肖斌认为,在此次支援海珠区核酸检测中,这种笑容感染着每一队员,主动请战并肩抗疫。

肖斌称,他所理解的王烁精神就是发挥自己所学,都把老百姓的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命至上,人民至上。而作为王烁志愿服务队一员,他也会将王烁精神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此次抗疫中,还是日常的本职工作:“我想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爱笑就代表了王烁乐观的态度,我觉得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采写:南都记者 张思琦 马辉

编辑:李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