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人口营养不良,而全球40%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2050年,与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将增加46%;2019年有近4,080亿美元的已加工食物未被出售或食用,错综复杂的粮食问题亟待解决。
近日,瑞信研究院发布一份题为《全球粮食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的最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分析了粮食生产和浪费之间的矛盾之处,并着重探讨减少浪费的潜在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此份报告亦是安东尼奥·奥尔塔-奥索里奥(António Horta-Osório)出任瑞士信贷集团董事长后,瑞信发布的首份专题报告。
饮食健康问题与环境问题成
全球粮食体系变革重要因素
据了解,全球共有近7亿人营养不良,而40%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问题。有研究指出,全球成年人死亡比例的20%是因饮食问题造成的。
然而,营养不良、营养不平衡等饮食健康问题并非全球粮食体系亟待变革的唯一原因。可持续的全球粮食体系既益于人类健康,也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
目前,粮食生产和消费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0%以上,占世界淡水消费量的90%以上。
瑞信研究报告中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几十年内全球粮食体系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会显著恶化。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逼近百亿大关,同时人类饮食结构也会进一改变,特别是不断壮大的新兴中产阶层,与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6%,农业用地需求料将增加49%。这与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的环境目标背道而驰。
全球粮食总产量有三成以上被损耗和浪费
粮食浪费成本高达2.6万亿美元
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和环境影响带来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减少损耗和杜绝浪费得到解决。
然而,全球粮食总产量有三成以上被损耗和浪费,也就是说,2019年有近4,080亿美元的已加工食物未被出售或食用。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估算,粮食浪费带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高达2.6万亿美元。
“单单解决欧美国家粮食浪费问题便可让全球粮食供应增加10%。”瑞信研究院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从整个供应链着眼,约有50%的粮食损耗和浪费出现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另外45%来自在流通和消费环节。
农业数字化加持
“植物性饮食”赛道迎来机遇?
全球粮食体系变革路在何方?在增强全球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上,植物性饮食或将成为“新选择”。
瑞信研究院指出,研究表明,植物性食物不仅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比目前平均饮食低90%,还有望将成人过早死亡人数减少约1,100万。动物蛋白替代产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瑞信报告估算,到2050年替代肉和乳制品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约140亿美元增加到1.4万亿美元。
虽然涉足这一领域的大多是小型私营企业,但瑞信研究院认为,随着传统食品公司将业务向更健康的替代性食品逐步转型,他们将在这一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另一重要因素则是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人均耕地面积将不断减少。报告指出,仅仅改变饮食结构可能不足以支持粮食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普及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粮食供应链的整体生产率,包括垂直农业和精细农作等。
同时,瑞信研究院认为,共享循环解决方案、包装和冷藏有助于解决粮食损耗和浪费问题。粮食援助和共享是解决食物浪费问题的直接有效途径。基于循环利用的解决方案,比如利用食物垃圾生产新(食物)产品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而目前尚处在开发阶段的智能包装解决方案不仅有助于提高产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少从田间到餐桌各个供应环节中的粮食损耗和浪费;冷藏和储存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引进则有助于延长食品保质期。
瑞信全球首席投资官施博万 (Michael Strobaek) 表示:“可持续性是一项企业需要充分、主动管理的风险。而且,与之前的其他行业一样,食品行业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消费者和监管机构的关注,促使其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健康食品。否则,未来可能会有重大责任风险。这一转变也有潜在受益者,包括通过“智能农业”解决方案、垂直和精准农耕技术满足城市粮食需求的科技类公司、使用循环或智能包装解决方案的公司,以及开发和引进有助于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冷藏和储存解决方案的公司。但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延长人类寿命、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我们坚信,投资者可以通过资本配置大力推动这些新兴趋势的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
编辑: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