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发,日夜奋战、舍小家护大家成为了众多一线抗疫者的真实写照,即便家中孩子正值高考关卡,他们也往往只能坚守岗位、“远程”陪考。
苏敏君:无法亲自去送考,只因妈妈还需守护更多的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无数社区工作人员投身一线,以平凡小事汇聚不凡力量。从2020年的春天到2021年的夏天,罗湖区黄贝街道罗芳社区党委书记苏敏君的生活字典都离不开一个“忙”字。如今要想找到她,去罗湖区罗芳帝景台的核酸采样点比去她家更为容易。“早出晚归很正常,最晚的一次凌晨1点才收工到家,每天都是闻令而动,随时出发。”苏敏君说。
儿子蔡灿鹏今年参加高考,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在高考前实行封闭管理,苏敏君和儿子已有两周没有见面。6月4日晚上8点,正在忙碌的苏敏君接到儿子的电话,说想让她送点好吃的去学校。苏敏君心里明白,儿子表面上说嘴馋,实际上是想妈妈了。然而由于手头工作繁重实在抽不开身,苏敏君只能让丈夫去。
考试前夕,苏敏君给儿子发了666元的高考利是。“希望他能放松心态,好好考试,一切顺利。”尽管不能亲自去送考,但苏敏君相信儿子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儿子在高考考场上奋笔疾书之时,她亦在抗疫战场上无悔坚守。
苏敏君提到,等到高考结束,等到自己的工作没那么忙了,想带孩子去普宁老家看望外公外婆,一家人好好团聚。
杨海波:高考前缺席的晚餐,是为考场上更好的护航
疫情下的高考,既是学业大考,也是防疫大考、组织大考,是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的又一次检验。如何答好防疫与高考这道“综合题”是罗湖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挑战。半个多月来,罗湖区教育局校园安全综合整治办公室主任杨海波的忙碌从未间断,高考疫情防控和校园安保工作始终是他工作清单上的重中之重,踩着晨光出门、披星戴月而归是常态。
杨海波的儿子杨钰祺是今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考试前夕,儿子请假回家想跟父母见面、一起吃顿晚饭,但杨海波因为工作原因忙得没空回去,临近饭点,他收到儿子的短信,提醒他注意身体记得吃饭,对于他的忙碌,儿子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在给儿子的回复中,杨海波提到:“为给你们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们建立安全的防疫屏障,(让你们)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老爸我和同事们正在为你们高三学子做考前准备工作,统计高三考生校外走读情况和督促一些高三学生家长去做核酸检测。阳阳,老爸对你深感愧疚,今晚没能和你共进晚餐,陪你好好聊聊。”
微信结尾,杨海波给儿子发去三个拥抱的表情,这里面既有因工作忙碌不能陪伴孩子的愧疚,亦饱含着义不容辞坚守一线的责任与担当。当晚,杨海波一直忙到凌晨2点才回到家,彼时孩子已经睡下。
高考当天,儿子在考场上冲刺,杨海波在考场外护航,父子俩没有见面,心和心却紧密相连。“人生有很多场考试,高考是一场大考,但不是唯一一场。”杨海波说:“希望他可以保持自信、放平心态、轻装上阵,但求全力以赴,问心无愧。”
对于杨海波来说,高考的落幕并不意味忙碌的工作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将继续投入到学业水平考试的紧张筹备中,即便如此,他还是期待着等自己哪天有空,可以跟儿子一起出去走走散散心。
罗利清:临时买的旗袍,只穿了一会就得换回便服
在疫情防控一线,我们常常能看到医护、公安、交警、社区工作者等等平凡而高大的身影。然而,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镜头追逐不到的角落,还有一群人用默默付出点亮漫漫长夜,他们就是战“疫”中的后勤人员。
拨打罗利清的手机,很容易会听到占线提示。作为罗湖医院集团后勤保障部主任、医学检验实验室副主任,罗利清平均每天要接上百通电话,未接来电永远提示有几十条,微信工作群里有回不完的信息,“因为实在是太多了”。后勤工作繁重而琐碎,抗疫一线物资的运输、医疗废物的回收和处理、医护人员的饮食安排……林林总总,罗利清皆需掌握。她表示:“战事未开,粮草先行,我们的工作跟随疫情防控形势而变,随时可能面临挑战。”
罗利清的丈夫陈旭嘉是罗湖医院集团社管中心副主任,夫妻俩同在抗疫一线工作,忙起来连面都见不着。儿子陈柏丞今年参加高考,对父母的忙碌看在眼中、体恤在心,用罗利清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懂事又独立的孩子,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6月7日上午,罗利清抽出时间跟丈夫一起为儿子送考,丈夫穿了一件粉色上衣,她穿的则是寓意“旗开得胜”的红色旗袍。罗利清说:“原本打算周日上午去买旗袍的,事太多走不开,一直忙到晚上8点才临时在小区附近买到一件。”这件匆忙之下买的旗袍只在送考前穿了一会,目送儿子进入考场后,罗利清又换下便服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受父母的影响,陈柏丞对学医也颇有兴趣,经常拉着父母讨论医学话题。等到高考结束,罗利清想找机会带儿子去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参观见习,让孩子亲身感受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守与不易,了解罗湖“科技战疫”的成效。
邓海强:休假三天护航高考,其中两天都在工作
抗疫战场上,常常能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疫情发生后,罗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织牢织密疫情“红色防护网”,罗湖区黄贝街道凤凰社区党委委员、党建组织员邓海强便是其中一抹坚毅的红色。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邓海强的生活,“白+黑”或许最为恰当。白天在处理社区党支部的大小事务之余,他还需要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党员、企业接种新冠疫苗和进行核酸检测;晚上下班后,社康值班、采样点支援、扫楼宣传等工作亦一个不落。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很正常,凌晨2点的罗湖夜景他也见过。他说:“大家都在努力,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很平凡也很普通。”
跟所有抗疫一线的人一样,邓海强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我回到家,孩子睡了,我早上起来,她又去上学了。”邓海强说,女儿邓佳颖常常跟自己打趣道“爸爸,我又有好几天没见到你了”。
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怕给孩子造成压力,邓海强很少当面询问女儿的学习情况,而是通过跟老师沟通了解女儿的点滴进步。“她很理解我的工作,我也相信她,我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在她身后守着,让她可以安心考试。”
高考期间,原本单位领导要求邓海强休假三天,全心全意护航女儿高考,但6月7日上午开考后不久,他又赶回单位报台帐做报表,6月9日上午,邓海强冒着雨马不停蹄地回归岗位。高考终场铃声响起,但疫情大考仍未结束,邓海强心上那根拧紧的发条也还没到松弛的时候。
采写:李莹莹
图片:受访者供图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