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预约要小心,又有人给我们挖坑,警惕这三类新骗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1-06-11 09:44

微信图片_20210611091756.jpg

金融业蓬勃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新骗术不断升级——这是什么?能买什么?该怎么办?诸多问题困扰着金融消费者,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给我一双慧眼吧!”诚然,越是纷繁复杂的世界越需要提升辨析力。基于此,南都财经新闻部联袂广东银保监局、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广东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联合制作,将长期开设“金融消费者教育”栏目,旨在为金融消费者搭建一个跟着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业内专家深入学习的平台。我们将通过剖析典型案例、一问一答释疑解惑等多种形式,助您每次金融消费都清楚、明白、有底气。更多的咨询投诉请联系邮箱:ndfi2019@163.com。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市民积极预约接种疫苗。而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近期以疫苗接种为诱饵,在原有的诈骗伎俩上设计了新的圈套。

心急“苗苗苗”,却撞上电信诈骗

为了打上疫苗,市民陈先生每天准点拼网速,预约“疫苗”,但却因打疫苗火爆,未能成功预约。某天,陈先生突然收到一则添加好友的信息,一名自称为“疫苗防控中心工作人员”的陌生人向陈先生承诺,他有渠道可优先接种疫苗,前提是支付一定的额外费用。

在急于接种疫苗的心态之下,陈先生点击该好友发布的链接,并输入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几分钟之后,银行卡的金额竟被一转而空。陈先生这才幡然醒悟:“原来一起苗苗苗,我却深陷电信骗局!”

陷入疫苗电信骗局的陈先生,既没有如约打上疫苗,又损失了账户里的金钱。针对这类骗局,我们要如何规避呢?一起来看看!

三类新型诈骗浮出水面

目前,诈骗分子主要通过以下三种类型实施诈骗

方式一,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群发含有“钓鱼网站”疫苗预约短信,诱导用户点击链接;

方式二,诈骗分子潜伏“班级群”“通知群”,冒充班主任发布收费通知,二维码等虚假信息,收取费用后便销声匿迹;

方式三,骗子伪装成国家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员等,在电话中要求核对个人信息,以此套取用户个人信息。

三大建议防止陷入骗局

针对日益更新、眼花缭乱的新型诈骗方式,平安银行广州分行提出了三大建议:

1、不明链接不要点。

骗子通常冒充“疾控中心”散发的短信,其中包含引诱性的不明链接。切记不能点击,切勿输入个人信息、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手机验证码等。

2、群缴费通知要留心。

针对微信群、QQ群等社交群发布的缴费信息要提高警惕,如遇到“老师、亲友、同事、领导”等熟人在社交群上突然发布的缴费打疫苗信息,在未核实对方身份前,切忌转账。

3、陌生号码来电莫轻信。

如接到冒充“疫情防控中心”的电话,且对方称有人使用其个人信息登记打疫苗,或者对方称其手机号涉嫌发布贩卖假新冠疫苗的信息的,要求其前往公安局核查的,这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接到相关电话的,一律挂断或上报公安局,避免遭受诈骗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再次提醒广大市民,疫苗虽好,一定要通过官方发布的渠道进行预约!切莫贪图一时的速度而陷入新型骗局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许爽

编辑:周亮1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同心抗疫 守护家园
金融消费者教育

13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