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无精症,在成年男性中的发病率约为1%,在不孕男性中的占比则高达15%-20%。他们婚后孕育后代,只能求助于供精。可关键的生殖细胞来源于捐献,怎么才能解决后代身高、血型甚至面貌上的迥异带来的社会问题呢?
18日上午,广东省计生医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用了一套人工智能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统,该系统将根据不孕男性患者的基本信息如血型、长相、身高等基础信息,从供精者中匹配出最合适的生殖细胞进行人工授精。让子代在外观等关键点上与社会学上的“爸爸”更接近。此外,该院还计划对捐精进行更为细化的基因测序,让不育家庭养育出遗传病和出生缺陷概率极低的孩子。
从血型匹配到长相匹配
供精生育也能让孩子更像“爸爸”
对于因男性先天无精等因素导致的不孕家庭而言,选择供精是孕育后代的唯一方案。这样一来,出生的孩子就有一个社会学上的爸爸(不孕家庭中的丈夫一方),和一个遗传生物学上的爸爸(捐精者)。
在利用精子库开展供精辅助生殖技术以来,广东省计生专科医院每年成功为1000对类似的不孕家庭提供供精服务。“但是在以前,我们的供精首要考虑的是血型因素,即让捐精者的血型和男方的血型保持一致。起码在血型上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该院男科主任、广东省人类精子库主任张欣宗表示,比如不育夫妻都是A型血型,选择供精后生育的子代为B血型,那孩子从血型上就能判断出父亲不是亲生父亲。
这样一来,虽然解决掉了“父子”血型匹配难题,但孩子仍可能因为身高、长相不像社会学父亲,给家庭、孩子带来不必要影响。
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宋革教授告诉南都记者,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匹配系统应用于生殖领域,能尽量打消供精患者夫妇的助孕顾虑,大大降低了供精患者对于出生子代孩子相貌与丈夫差异太大的顾虑,消除了将来出生子代对于血型与父母不匹配的担忧。人工智能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以往人工操作繁琐、缓慢、容易出错等弊端。
“以往我们仅匹配血型,选择单一,该系统使得全方位多维度进行匹配得到实现,从血型等基本信息;脸型、鼻梁、肤色、毛发分布、眼皮情况等体貌特征;丈夫的面部特征人脸匹配等多个层面,更快更好的满足需求选择,使供精助孕变得更加的合理化与人性化。”
有了这一系统,该院生殖中心的患者能够在符合伦理原则情况下,在互盲的原则基础上,从广东省人类精子库提供的合格供精志愿者的生物学特征信息库通过系统进行智能化匹配。
在符合伦理的前提下
运用“三盲”原则遴选出最合适的供精者
受到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影响,不少男性出现了精子质量和数量降低等生育障碍。
医院黄伟彪副院长表示,广东省计生医院一直以来在人类精子库和辅助生殖领域有着突出的技术优势,每年供精人工授精人数一直处于全国第一位,帮助过大量不孕不育家庭辅助生殖,圆了生育梦。广东省计生医院拥有全省唯一的广东省人类精子库,存精量达到8万多份,存精量一直处于全国前列。
“为了满足供精辅助生殖夫妇的个性化需求,减少遗传病的发生,切实为不孕不育群众办实事,医院组织研发了'人工智能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统'。”
医院从组织研发该系统开始就十分重视保护好个人隐私和切实做到“三盲”等伦理要求。严格遵循国家对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和生殖医学中的伦理学要求,对涉及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按照最小范围、最少权限进行安全管理。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和生殖医学中心的信息交互逐一审核、实行非必要不传送,并进行脱敏处理。相关身份识别信息仅用在精子库和生殖医学中心各自的业务系统之中。甚至医院的生殖中心和精子库之间都不知道对应的具体信息,更不用说不育家庭和捐精者之间的信息,更是互相完全不知情。
张欣宗告诉南都记者,广东省人类精子库根据生殖中心确认后的名单代码,为申请供精辅助生育夫妇锁定选中的供精精液,及时与生殖中心进行冷冻精液的交接,确保助孕夫妇能够使用这些“个性化”需求的精液。
“广东省人类精子库正在对捐精者进行基因二代测序,未来将可通过匹配系统,实现申请供精辅助生育家庭中妻子与捐精者基因匹配,尽力防止子代出生缺陷的发生。”
人工智能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统运用于人类精子库和辅助生殖中心,尚属国内首创。广东省计生医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统,能真正帮助有需求的供精助孕家庭生育“最相似”的健康子代,减轻这些使用供精助孕的夫妇心理顾虑。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蔡佳琪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