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读书会(第140期)邀请翻译家刘楠祺,著名翻译家余中先,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王家新及主持嘉宾,《读库》副主编、译者杨芳州做客北京SKP 4F SKP RENDEZ-VOUS,与现场及线上读者共同探讨了法国后现代主义大师埃德蒙·雅贝斯“不属于任何类型却包罗万象”的《问题之书》《相似之书》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学、历史与哲学意蕴。
从左到右依次为:杨芳州、刘楠祺、余中先、王家新
《问题之书》的译者,翻译家刘楠祺表示,埃德蒙·雅贝斯在中文世界之所以不为人熟知,是因为他的文字中有很多神秘哲学的成分,相对于加缪、萨特、列维-施特劳斯等作家,雅贝斯的作品更加不容易理解。雅贝斯的前半生并不在法国生活,他是出生在埃及的犹太人,自幼生活在一个富有的讲法语的大家庭。小时候因为遭遇姐姐难产离世而开始诗歌创作。后来雅贝斯结识了法国著名诗人马克斯·雅各布,他成为雅贝斯的良师益友,指导雅贝斯的创作,告诉他必须写出自己,才能成为一位好的诗人。1956年法国和英国发动苏伊士运河战争后,埃及政府驱逐所有犹太居民,雅贝斯被迫流离失所离开埃及,流亡到法国。自此雅贝斯开始重读犹太经典,想重新审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并开始断断续续进行创作。
刘楠祺还介绍道,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埃德蒙·雅贝斯文集》收录了《问题之书》(上下)《相似之书》《界限之书》《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我构筑我的家园》《边缘之书》,共6部,19卷,目前已经全部翻译完成。
著名作家、翻译家余中先表示,自己读完雅贝斯作品最大的感受是这位作家及其作品都很难归类。在看过雅贝斯作品的原文之后,余中先发现,雅贝斯作品中有大量的名词,例如书写、命名、言说等等,还有其他概念性的词汇,在翻译的时候也存在着多种翻译方式,这种写作方式很容易引发读者对于雅贝斯的身份或者他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思考。
余中先认为,雅贝斯的法语是很标准、很到位的,在写作过程中雅贝斯会选择某些关键的词,这些词语和他的犹太身份、文化属性是紧密相连的,会在作品中反复出现。法语是雅贝斯作品的壳,他在作品中会采用各种各样的话语以及犹太教拉比(类似于佛教里的高僧)的语录形式,他对这些语录进行解释或反思,顺着说或者反着说,从语言里跳出来多个雅贝斯,文本里产生了前后矛盾的雄辩和悖论。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多面性,对于“他者”的书写是对自己陌生的那些面,那些正在说的、可能会说的或者将说未说的不在场的声音进行补充和引导,引人思考、引人反驳。
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王家新表示,自己非常感谢刘楠祺这么多年呕心沥血的翻译,将雅贝斯的作品介绍到中国。相比其他法国作家,雅贝斯作品的引进比较晚,这像是一份迟来的礼物。雅贝斯的影响力不止在法国,在欧洲乃至美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刘楠祺的翻译是忠实、精确的,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也创作了个别的词汇,发掘了汉语言的资源。“不属于任何类型却包罗万象”是雅贝斯作品的一句精确的概括,正是这种风格使得雅贝斯成为一位独特的作家。他给法国文学带来了新的生命、新的绽放,这恰恰也是法国文学的一个共性,很难归类。
本次活动的主持杨芳州谈到,雅贝斯受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他在埃及时接受的是法语教育,法语相当于雅贝斯的母语。刘楠祺也表示,雅贝斯能读希伯来语,也懂阿拉伯语,但他一般更愿意看法语译文。1935年雅贝斯结婚后,到巴黎拜访马克斯·雅各布,也因此结识一批超现实主义诗人,如保罗·艾吕雅和勒内·夏尔等,但是雅贝斯并没有加入这些诗人的群体。
美国诗人、评论家保罗·奥斯特也是一位犹太人,他对雅贝斯的评价是:雅贝斯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没有脱离19世纪末以来法国诗歌的主流,只是融入了一种犹太性。刘楠祺体会到,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诗人对雅贝斯的理解、认同和钻研远远超过法国本土作家对雅贝斯的研究,对雅贝斯最好的评论文章都是美国人写的。雅贝斯自己也曾说过,自己一辈子最喜欢去的两个国家就是美国和以色列。
对刘楠祺而言,翻译波德莱尔和翻译雅贝斯完全不一样,翻译雅贝斯需要读大量的衍生书籍,需要理解他到底在说什么。在《问题之书》后记中刘楠祺提到,自己找到一位北大校友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黄陵渝女士,在翻译过程中向她请教了许多问题,黄老师会开一个书单让刘楠祺去阅读,翻译完雅贝斯,刘楠祺读了50本左右的书,理解了之后翻译起来就很顺畅了。
雅贝斯在谈及自己的创作时曾说,他始终为实现“一本书”的梦想所困扰:“因此我梦想这样一部作品:一部不会归入任何范畴、不会属于任何类型的作品,却包罗万象;一部难以定义的作品,却因定义的缺席而大可清晰地自我定义;一部未回应任何名字的作品,却一一担负起了那些名字;一部横无际涯的作品;一部涵盖天空中的大地、大地上的天空的作品;一部重新集结起空间所有游离之字词的作品,没人会怀疑这些字词的孤寂与难堪;一处所有痴迷于造物主——某个疯狂之欲望的尚未餍足之欲望——的场域之外的场域;最后,一部以碎片方式交稿的作品,其每个碎片都会成为另一本书的开端……”
杨芳州说,从读者的角度看《问题之书》和《相似之书》,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雅贝斯是书写生命的作者,他的关键词、关注点总是在围绕着一个核心,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又很难以理解雅贝斯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刘楠祺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不停地读,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明白雅贝斯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据悉,目前埃德蒙·雅贝斯作品系列已经全部翻译完成,除《问题之书》《相似之书》以外,还有《界限之书》《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我构筑我的家园》《边缘之书》等作品,即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陆续推出。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