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北京首映,业界同仁直呼“看得过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1-06-29 16:31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 6月28日,电影《1921》在北京举办首映礼。影片以时代“横截面”视角切入,聚焦1921年前后的故事,全景式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聚集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p2640045162.jpg

《1921》海报

观影的观众都被影片深深打动。有人因为中国有了自己的火种而心潮澎湃,也有人看到先辈们“不惜惟我身先死”的牺牲而眼泛泪光。

15、《1921》首映礼-剧组合影.jpg

《1921》主创人员出席了首映礼。

首映现场,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联合导演郑大圣、制片人任宁携“一大代表”的饰演者:韩东君、刘昊然、王仁君、张颂文、刘家祎、张超(按中共党史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简史》排角色序),以及演员俞灏明、范世锜、生港帅、史彭元、夏梦到场与观众进行交流分享。

导演黄建新:《1921》的重点是塑造人物

1、《1921》首映礼-黄建新.jpg

黄建新表示再拍建党题材希望能有新的突破。

首映现场,监制兼导演黄建新坦言,再拍建党题材希望能有新的突破:“十年前拍过《建党伟业》,这次再拍建党题材的作品,很想有不一样的表达。我们筹备五年,做了无数的史料挖掘工作,捕捉我们想要表达的那些先辈身上的个性、理想、信念,让他们不再是符号,而是具体的人。我比喻我们这次创作就像在迷雾中寻找一盏灯,这盏灯就是百年前那些鲜活的年轻人们,我们跟大家一起,朝着光走过去。”

所以,《1921》将重心放在了人物身上。为了塑造一个细腻立体的何叔衡,黄建新和张颂文曾在深冬畅聊了近8个小时,只为了尽可能补充人物细节。同时,诗意化的表达也是黄建新这次创作的重点。备受好评的一场毛泽东奔跑戏,背后蕴藏着良苦用心:“我们利用电影手法,创造了蒙太奇的象征段落,以毛泽东的成长历程,串联起从反封建、反帝国主义侵略,到真正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再到形成革命理想,这一整个信念的演变历程。”

2、《1921》首映礼-郑大圣.jpg

郑大圣表示拍摄电影时,有进行挖掘史料,调查细节。

联合导演郑大圣对观众评价《1921》“充满细节和青春气息,代入感很强”,十分触动:“这次是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跟着黄导学习,还是回到历史现场的学习。挖掘史料,调查细节,才能让人物不再是冰冷的词条或是一行字的记载,而是活生生的人。比如查找史料时,我们发现当时抵制日货的学生不止一次回忆焚烧日货时用的都是‘洋火’,这是那一代人的尴尬与痛苦,所以电影中把这个细节给了李达。”

好在,如今的中国,不仅有了火柴,更有了火箭和自己的火星探测器。制片人任宁分享了幕后团队在创作上的努力:“这部电影凝聚了上百位电影人的付出,我相信也正是因为各行各业的凝聚力,国家也会越来越美好。”

演员分享心得:重现先辈的风华正茂和青春热血

6、《1921》首映礼-王仁君.jpg

王仁君饰演青年毛泽东。

再度饰演毛泽东的王仁君,在《1921》中挑战塑造主席的青年时代。为此,他研读了1922年以前与毛泽东相关的大量史料:“希望能带着充沛的情感,走进年轻时候的毛主席,去体悟他的风华正茂和青春热血。”已经参加过影片多次路演的他,被很多观众的评价打动:“有一位观众看了主席奔跑的戏很受启发,说‘如果走不了路,那我们就跑起来’。还有一名军校学子说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我们起点一样,誓死推翻旧世界,我们的理想也一样,盼望着建立新中国’,当时我就觉得,这部电影就是为了带给大家这样的力量。”

4、《1921》首映礼-韩东君.jpg

韩东君为了符合角色身份特地找英国的老师纠正自己的美式口音。

韩东君在片中的表演,被观众评价为“生动还原意气风发的先辈,口才极好”,对此他也很感谢观众肯定:“拍之前读了很多资料,为了符合角色身份还特地找英国的老师纠正自己的美式口音。参演《1921》,对年轻演员来说是一次感受建党不易的机会。”

5、《1921》首映礼-刘昊然.jpg

刘昊然饰演的刘仁静颇受观众好评。

刘昊然此次因诠释出了原型人物热血澎湃的少年意气,颇受观众好评,也将刘仁静“小马克思”的形象塑造得恰到好处。他也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参演感悟:“作为一名年轻演员,通过参演《1921》,认识到了其实年轻人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这些先辈们,敢想敢为,竟一步步做到了改变整个国家!”

7、《1921》首映礼-张颂文.jpg

张颂文诠释的何叔衡成为观众们眼中最鲜活的人物之一。

张颂文诠释的何叔衡,因为生动活泼的细节和充满感染力的表演,成为观众们眼中最鲜活的人物之一。现场他还动情分享幕后故事:为了诠释好何叔衡跳崖前的心理活动,他代入人物角度,给“好友润之”写了一封信,内容是“希望我们能共同见到胜利的曙光”。所以,在牺牲之前,他虽然满含热泪,但嘴角是挂着笑容的。这样对人物的用心打磨和虔诚致敬,也触动了全场共情,观众数度自发鼓掌。

业界同仁直呼“看得很过瘾”

活动现场还来了很多业内的导演和演员,这些影视界同仁们都对影片不吝称赞之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编剧王红卫在观影前也很好奇,建党题材的作品已有诸多珠玉在前,其中还不乏黄导自己的作品,所以无法预判《1921》的呈现方式。观影后表示果然让人惊喜,“影片在其他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基础上,建新导演和大圣导演依然在创新,这是一部特别磅礴、信息量浩瀚的电影,从小的方面到大的方面,从横线到纵线都写得非常全面”。

香港著名导演唐季礼表示“这是一部我看了感到很激动、很细腻的故事片,但同时它也含有类型化元素,谍战那条线让我感到惊险刺激,看得很过瘾。希望中国更多的青年通过观影更加爱国”。

刚刚收官的高口碑剧《叛逆者》的导演周游也对《1921》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部作品就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表示这部作品让自己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曙光,“这些仁人志士本来是应该时刻都面临着生死的抉择,在那么残酷的背景下,这些历史中的人物却充满了一种希望的光芒。特别是那个小女孩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清澈的眼神为革命理想主义的年代增加了一份柔软和希望”。

著名主持人倪萍震撼于《1921》这部电影撞击心灵的力量,“黄轩和倪妮角色之间的这种知识分子革命时期的浪漫爱情,我好几次为他们落泪。电影中既有宏大的场面,又有细致的人物刻画,这是特别让我敬佩的一部电影”,倪萍老师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最后唯有以鞠躬来表示对各位主创的敬意。

无障碍厅首次同步首映

当日还由光明影院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无障碍观影。伴随着旁白对画面的介绍,无障碍的解说让现场的视障人士也能与普通人一样同步观影,感受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当听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时,影厅内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映后主创们也来到影厅与这些特别的观众进行交流。一名北京盲人学校初三的学生代表孙铭晗,起身时还眼泛泪光,这次无障碍观影使她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那段澎湃岁月,“第一次与大家一起走进影院的‘激动’、早期共产党人带给我的‘感动’、影片中烟火气带给我的‘心动’,这些复杂的情感让我化为自身的‘行动’,继续向着心中的那道曙光奔跑。”

电影《1921》将镜头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这些早期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时不断追问自己的价值在哪里,国家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凭借坚定的信仰带领整个民族走出了一条新路。而今《1921》将这种伟大的精神通过电影这种艺术手段传递给当代青年,也彰显了当代文艺创作者的初心和责任。

据悉,影片将于7月1日全国公映。

编辑:刘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