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明: 大湾区有相当的条件可以满足氢能源发展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1-06-30 19:04

4a8bd1104a9f0c9e33f442c7726b348.jpg

在广佛这对城市CP的一东一西,分别有广州大学黄埔氢能源创新中心和佛山仙湖实验室。

前者致力于攻克低铂催化剂、膜电极和电堆等方面核心技术。后者则聚焦国家对氢能核心技术和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仙湖实验室总投资30亿,目前已引进院士7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科研人员规模80人,发表SCI论文100篇。

近日,南都记者采访了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氢能分中心暨佛山仙湖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博士。

南都:如何理解氢能源发展,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项历史工程中的重要意义?

张锐明:氢能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也就是使用“绿能”来达到氢能源生产。因此,从制造氢气到使用氢气是可以完全做到“零碳排放”的,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有着积极促进作用的。

但氢能从一个化工产品转化成一个能源产品,需要门槛和技术的过渡,还有在商业推广过程中很多问题要克服,这需要相当的时间。

南都:广东在我国氢能源发展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担当?

张锐明:广东省尤其是佛山南海区,从政府推动,到行业专家与企业的聚集,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尤其是在政府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的制定上,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这对引领我们整个国家朝氢能源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标杆作用。

但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安全标准等,都只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的辅助手段,根本还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南海区政府在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企业和支持企业创新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南都:对广东下一步推进氢能源发展有何建议?

张锐明:从全球的氢能发展经验来看,可以高效促进氢能产业发展以及快速推广氢能应用的地方,要具备以下几个先决条件:

●要在经济发达地区;

●要在人口密集地区。因为人口密集地区才可以找得到足够的用户基数;

●当地的科研环境,能够支撑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的突破;

●当地的工业基础与制造环境,必须能够担当得起氢能产业化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装备、原材料的生产与制造业的工艺水平。

可以说,大湾区有相当的条件可以满足氢能源发展。

接下来,氢能发展在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到底可以担任一个多重要、多活跃的角色?如何才能提高它的能贡献比例?我认为要扎扎实实地把“应用端”这项工作推动起来,因为使用的范围扩大了,规模扩大了,才能够达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

所以政府在推动应用端的扩大使用方面,要制定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去推动。像补贴政策,要很清晰地考虑补贴的目的是什么。比如电动车在使用过程中,肯定是零排放的,使用得越多就应该补贴得更多。

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补贴政策,要将补贴目标明确分解并落实到对产业促进的补贴、对提升技术进步的补贴、对完善健全产业链建设的补贴,以及对使用端减少污染和碳排放的补贴等上面来。把政府的补贴用好,有效地监督和实施补贴政策的落实,对产业发展都将产生更快的促进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编辑:黄海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