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港添活力:从“摆渡船”到“新游船”,看珠江百年变迁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广州
原创2021-07-06 22:49


微信图片_20210706195415.jpg

南都讯 记者钟丽婷 摄影邹卫 通讯员唐旭妍 张政 从千年古港到“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空间格局。今天的广州港,传承了古港的文化底蕴和商业精神,积极参与竞争,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7月6日,由广州市港务局主办,广州市港务局内港分局、广州海港商旅有限公司和广州公交集团客轮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珠江百年变迁图片展揭幕。

作为中国重要贸易港口,广州港兴起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蓬勃于当代,两千多年的长盛繁荣一直是广州的骄傲。本次图片展以广州中心城区珠江的变迁发展为缩影,通过码头发展、船舶发展和历史印记三个篇章,用一张张照片向市民开启了一段时光之旅。

2020年,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36亿吨,位列全球第四;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51万TEU,位列全球第五。目前,广州港拥有各类码头泊位7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10个。其中南沙作业区已建成南沙一期、二期、三期等一批设施先进的大型集装箱专业化深水码头,共有16个1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可停靠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船舶。集装箱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开通国际航线134条。秉承“海上丝绸之路”的遗风,广州港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有密切海运贸易往来,设有美国、欧洲、新加坡等6个海外办事处,已与全球53个港口缔结友好与战略合作关系。

广州市港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袁越指出,近年来,广州市港务局结合广州市“一江两岸三片区”建设,鼓励各珠江游企业积极发展与景区、滨水空间的互动,丰富和延展“珠江日游”水岸互动内容和游览范围,不断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滨水休闲旅游项目。2020年8月3日,大沙头码头结合广州叹茶文化首先推出“广州好·水上茶居”,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登船喝茶,反响热烈,单船日均接待茶客超350人次。客轮公司“珠水百年•水上茶居”日游品牌于2020年12月19日首航面市,平均客流量超过500人次/日,峰值达1000人次/日,经济收益显著。今年3月以来,在大沙头码头启航的“珠江红色讲堂”“珠江红·百年颂”等红色珠江日游航线,面向社会大众打造了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体验之旅。

为提升珠江游船品质,推动珠江游绿色高质量发展,市港务局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推动珠江游电动船及配套电动桩建设。目前已开工建造5艘,下水2艘,蓝海豚280客位电动船于春节前投入营运。省航芳村码头充电桩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城港公司财富码头充电桩项目正在进行施工。

【船舶发展】

800x556_60e444d195ee9.jpg

50年代以前,珠江全靠横水渡、柱艇、沙艇等小艇联通广州珠江两岸交通。

766x816_60e444dd808bf.jpg

木壳船始建于1952年,为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成立后建造和使用的第一批客船,结束了私营小艇摆渡的历史。

649x692_60e444dda9d25.jpg

60年代后期,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钢丝网水坭船。

800x527_60e444e844e75.jpg

穗轮“2”字系列钢壳船为上世纪80代初期建造,因其身型小巧,大家昵称其为“铁壳仔”。

800x559_60e444e8a9ac1.jpg

翔鸿系列快速船是广州珠江上最早的一批公交快速船,现已不再使用。

800x532_60e444f50270a.jpg

32米199客位新水巴是在《广州市水上巴士发展规划》指导下建造的船舶,同时建造的还有26.8米99客位新水巴和34米199客位新水巴。该系列船从外观和内饰舒适程度可媲美游艇,让市民以非常实惠的价格享受到游艇的服务。

7.jpg

34米199客位新水巴。

(注:船舶发展图片由广州港务局提供)

编辑:钟丽婷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