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月、1岁、3岁......年幼时被拐,孩子在懵懂的年纪就成为人贩子交易的商品。
26年、18年、24年......数十年寻子,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历经坎坷的家庭。
近日,电影《失孤》原型郭刚堂寻子24年终于与儿子团圆,感动全网。与此同时,打拐寻亲仍在各地接力。7月14日,南都记者从广东警方了解到,今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广东省已找回被拐、失踪儿童228名。
相似的被拐经历
大多数孩子的被拐经历总有相似之处,在父母的回忆中,也许是一个转身、一时掉以轻心,就被人贩子钻了空子。
对贵州遵义的丁女士而言,1994年正月就像一场噩梦,年仅4岁的儿子就是在那时突然不见的。
那年,丁女士和丈夫在遵义一火车站附近经营一家杂货铺,为了方便照看,儿子小雷(化名)也经常被带到店里。小雷在店门前独自玩耍,原本也是很平常的事。
贵州遵义丢的小雷。
丁女士曾向南都记者回忆,出事那天,他们夫妇照常在店里整理货物,待两人回过神时,发现本该在店门口玩耍的孩子不见了。夫妻俩慌了神,短时间找遍了几条街也不见孩子的踪影,报警也没能等来孩子的下落。
一年后,相同的丢子之痛又在湖南的曾女士身上重现。
1995年9月17日,曾女士带着11个月大的儿子从从化坐车到广州流花车站,准备去广州火车站搭乘火车回湖南老家。由于天色已晚,加上人生地不熟,正不知所措时,一对“夫妇”热情地上前搭讪,曾女士还以为遇到了好人。
次日天刚亮,“夫妇”中的女子提议帮曾女士照看儿子和看管行李,让她老公陪着曾女士去买火车票。被对方的“热心”蒙骗,曾女士放松警惕,把孩子和行李交给了女子看护,然后跟着男子去买票。
然而,在路上,曾女士很快发现那名男子不见了,她返回原来歇脚的地方时,孩子和那名女子也都没了踪影,四处都找寻不到。曾女士伤心欲绝,急忙到派出所报警。
孩子被拐后,有的父母奔走多地但杳无音讯,有的父母印出厚厚的寻人启事却收效甚微。
寻子,就像大海捞针。
接连的团圆消息
2021年7月14日,南都记者从广东警方获悉,今年“团圆”行动开展以来,广东省已找回被拐、失踪儿童228名。
就在7月8日下午,在广州警方组织下,湖南的曾女士终于与儿子相认。26年未见,看着儿子缓缓从门外走近,曾女士再也忍不住,上前紧紧抱住儿子,放声痛哭。
6月21日下午,在广东揭阳市公安局榕城分局里,贵州遵义的丁女士也见到失散的亲生儿子,时隔27年再次相拥。
团圆的消息,从广东各地传来。
1997年7月19日,事主骆某基仅3岁的儿子在广州花都区赤坭镇连塘村走失,在广州警方帮助下,24年后与父母相认。
2009年9月22日,事主李某元(男,四川人)的儿子李某(当时9岁)因家庭矛盾,从广州荔湾区存善正街离家出走,流落福利院,12年后与家人重聚。
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李某富夫妻之女李某。
1993年10月,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李某富夫妻之女李某(当时5岁)出门玩耍被拐,28年后在广州警方助力下与家人团聚。
2021年7月14日,南都记者从广州警方获悉,今年以来,广州市组织了30个失踪、被拐儿童家庭认亲团聚。在多起打拐案中,打拐DNA库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我每天都这样想,希望某一天突然间就找到了孩子。”通过DNA比对,今年6月,在广东清远警方帮助下,杨先生终于实现了寻回儿子的愿望。
杨先生曾向南都记者回忆,2003年11月的一天,家中1岁的儿子和4岁的侄女一同不见。得知孩子们不见后,他立马召集了亲友帮忙寻找,随后又在派出所报警。
“当时马上找了附近的街坊、亲戚朋友帮忙找,好多人出来找,没找到。”杨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多日后,侄女在清新区石场路被找回,但他年仅1岁的儿子却不知所终。
转折发生在2021年2月25日,当时,清远警方通过比对全国DNA库发现英德市一名学生小豪(化名)与杨先生儿子的DNA比对成功。
清城区公安分局松岗派出所黄警官曾告诉南都记者,18年过去,警方也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工作。通过全国DNA库比对成功后,刑侦大队立即派出技术人员前往英德,再次采集了小豪的DNA后,立即与杨先生夫妻的血样做比对,结果显示两者符合亲生关系。
波折的认亲之路
数十年的阻隔,让组织认亲工作并不容易,往往DNA比对成功,只是相认的第一步。
贵州遵义丁女士的认亲路起初也并不顺利,小雷对身世心存芥蒂,最开始并不愿意与亲生父母见面。
揭阳榕城警方则成为了母子沟通的桥梁。
榕城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彭俊鸿曾向南都记者介绍,小雷来到揭阳榕城养父母家生活后,养父母并没有隐瞒他的身世。而小雷对亲生父母一直存在误解,以为亲生父母因经济原因才把自己“卖了换钱”。
“小雷走失之前,我们一家过的是小康生活,小雷当时又是家里的独苗。我们怎么可能卖孩子呢?”丁女士曾说。
彭俊鸿曾多次上门向小雷解释其身世的情况,不断劝说其与亲生父母见面,竭力帮助丁女士一家团圆。今年6月,小雷终于答应与母亲相见。
也有孩子并不知道曾被拐卖。
湖南曾女儿的儿子小林此前一直没有怀疑过自己的身世。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初,小林接到民警电话,被要求到派出所配合了解情况,在采集口腔拭子时,他还以为只是一个普通检查。
曾女士和小林。
知道实情后,小林心里也曾有过很多的疑问,亲生父母是哪里人?现在过得怎么样?为了解情况真相,他鼓起勇气向养育自己的母亲问起自己的身世,母亲最终承认小林不是自己亲生的。
通过广州警方,小林也得知亲生父母26年来寻他的不易,并渐渐释怀,慢慢接纳了这一切。
“儿子现在那么大了,他以后能快乐地过日子,我就心满意足了。”曾女士告诉南都记者。
选择回家的孩子
寻回亲人后,哪里才是孩子真正的归属?
在南都报道后曾引发广泛关注的“申聪被拐案”中,被拐的孩子申聪在2020年被广州警方找到,他选择了随亲生父母回家。
2005年1月4日,河南人申军良1岁的儿子申聪,在广州增城沙庄街江龙大道出租屋内,被两名男子抢走。此后,申军良踏上了长达十五年的漫漫寻子路。
2020年3月,申良军在酒店等待去见儿子,他儿子申聪1岁时被两男子入室抢走。南都记者 谭伟山 摄
南都此前报道,2020年,这趟艰难寻子路迎来曙光。2020年3月6日,广州警方通报,被拐15年的申聪被找到。3月7日19时许,广州警方安排申军良夫妇与失散多年的儿子团聚。
不久后,他们还一起回到山东济南的家。
在新的城市,新的学校,申军良为申聪迁户口,改名字。一开始,他想继续用“申聪”这个名字,但申聪觉得,这样一来,新同学们一下子都知道他是谁,他不想和别人不一样。但在家中,申军良还是叫惯了“申聪”,“有时候听到我妻子叫他新名字,我都觉得怪怪的。”申军良说。
16岁的申聪,仍然是个孩子,申军良也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他。他很少和申聪并排走,因为“和我走在一起,别人就都知道他是申聪了”。学校开家长会,都是妻子去参加。申聪刚回家时曾开玩笑,说知道申军良是自己的亲生爸爸,但这么多年,他一时喊不出来。
“我就说,那你就喊我名字,喊什么都可以。”申军良形容,想和申聪像朋友一样相处。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广东公安“我为群众办实事”
《失孤》原型24年寻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