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集体涨价涉嫌垄断?企业称市场行为,商家揭秘定价机制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1-07-15 20:31

海报3.jpeg

共享充电宝4元/小时成常态,这合理吗?

在广州塔景区附近的共享充电宝租金高达6元/小时,谁定的?

共享充电宝纷纷涨价,是不是资本在收割用户的韭菜?会不会涉嫌垄断?

此前,因为普遍存在定价规则不明确、明码标价不规范等不当行为,怪兽、来电、街电、搜电、美团等共享充电宝经营主体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限期整改。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企业已经提交了整改报告,届时将接受政府部门以及公众的监督。专家建议,应该进一步把市场上的标识明确清楚,来避免出现这种误读或者误解的现象。


共享充电宝4元/小时成常态

究竟是市场行为还是涉嫌垄断?

2019年下半年起,共享充电宝行业曾掀起多番“涨价潮”,租金从起初的1元/小时,涨到2元/小时。近期,记者走访广州市场调研发现,共享充电宝3-4元/小时收费已经是常态。也就是说,短短两年,每小时的租借费用就已经涨了2-3倍

屡屡涨价也招致了消费者的不满。艾媒咨询一季度相关调研显示,用户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满意度并不高,主要原因便是使用价格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且一些共享充电宝的充电速度很慢。

然而,大多充电宝企业对“集体涨价”这一说法都持否认的态度,并表示租金定价是基于当地的市场情况、参考行业报价以及具体合作商家的建议进行具体价格设定。

“我们都是竞争对手,串通改价是不可能存在的!”由街电、搜电合并而成的竹芒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价格调整导致消费者不适应,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共享充电宝行业,如共享出行也是由价格补贴再到价格调整。他认为,“涨价”这个事情要放在大的市场环境中考量,如行业发展、用户习惯的养成,市场的需求等。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认为,共享充电宝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如果共享充电宝的经营者之间发生了“合谋”,就触犯了反垄断的规则。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也表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所以共享充电宝涨价并不能定性为垄断,但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有区域性垄断的现象,只能说它在借助某一个特殊阶段或者特殊区域的一个市场支配地位来支撑自己的成长。


在广州塔景区充电宝租金6元/小时?

租金是谁定的?是不是定多高都行?

除了价格普涨之外,更让消费者无法接受的是,在有些人流量较高的景区、酒吧,共享充电宝的租金甚至涨至10元/半小时。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广州市地标广州塔附近,共享充电宝的租金高达5、6元/小时。

共享充电宝的租金究竟是由谁来决定的呢?是不是定多高都行呢?

不少用户会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租金是由企业单独决定的。其实并非如此,据了解,租金是由企业和商户共同决定的,一般来说,企业会给商户一个指导价。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共享充电宝的租金定价涉及的方面非常多,包括与商家的合作模式,商家的特点、收益模式的计算、代理商与商家的分成等。“如果周边都是3元/小时,那这个点就不可能定价5元、10元/小时,不然就没有用户过来租用了。”

“这个租金我是可以自定的,不过充电宝的工作人员根据我的店铺的位置、客流量,以及周边其他店铺的价格,给我的建议是3元/小时。”广州市天河区的一个小区小卖店的老板在店里摆放了美团充电宝柜机,虽然周边共享充电宝租金为4元/小时,考虑到自己的店铺位置较偏僻,最终他还是听从了美团地推人员的建议,将租金设定为3元/小时。

至于为何在景区会定价特别高呢,某共享充电宝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解释,这个其实跟一瓶可乐在街边店铺卖2元,在五星级酒店里卖二三十元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市场驱动的行为,只要做好了明码标价,给消费者选择权,就不能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对此,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遇认为,共享充电宝的租金还是要形成统一的定价,不能因为区域原因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预计将来升至8元/小时

还有多少消费者愿为此买单?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报告,共享充电宝服务平均每笔订单的价格(不包括免费订单和人民币99元或以上的订单规模)自2017年至2020年逐年上升,分别为1.3元、2.3元、4.1元、5.3元,并预计于2025年达8.0元。然而,如果共享充电宝的租金8元/小时成为常态,还会有多少消费者为此买单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曾表示,本质上共享充电宝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靠小时租金涨价提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盈利水平不可持续,定价10元/小时以上会使得需求退潮。

如果价格超过消费者的承受范围,那么人们的消费习惯就会发生变化,如出门前充足电、随身携带充电宝、使用电池容量更高的手机等。此外,目前相关厂商正大力发展电池技术,以提高手机等移动端设备的续航能力,一旦取得革命性的突破,解决了移动端电池续航的难题,未来人们在街上急需为手机充电的消费场景或许将不复存在。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终端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是共享充电宝市场的潜在威胁;收费标准不一等现象会影响用户体验,影响行业口碑,导致用户流失;而盈利模式单一是共享充电宝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共享充电宝行业该如何打破现有的桎梏,寻找新的增长曲线?下一期,奥一新闻将继续对此进行报道。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卢若情

执行:卢若情

测试团队:奥一新闻记者卢若情 实习记者 林少娟 冯潇慧 刘婕 姜丹 实习生魏佳琳

编辑:卢若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奥一实测研究院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卢若情3513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