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防溺水!广州8岁女孩在小区泳池溺水 巧遇军医救回一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7-19 19:49

近日,在广州某小区游泳池,一名8岁的女孩不慎溺水,危急关头,正在该泳池游泳的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医生丁洪亮展开施救,成功挽回了溺水女孩的生命。因为抢救及时,经过相关检查后,孩子身体已无异样。

微信图片_20210719181831.jpg

7月11日,外科医生丁洪亮在小区泳池对溺水女孩进行急救。通讯员供图

8岁女孩在小区泳池溺水

7月11日下午,丁洪亮正陪着儿子在小区游泳池游泳,忽然不远处传来了一声女子的惊呼:那个小女孩怎么趴在游泳池底啊!他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名小女孩“不太对劲”,“当时我看到,一个大概七八岁的女孩面朝下趴在游泳池底,一动不动,意识到很可能是溺水了,我立即用最快的速度抱起后朝岸边走”,丁洪亮说。

将小女孩抱到岸边后,他才发现小女孩已经完全没有意识了,口唇紫绀、颈动脉搏都消失,口鼻还有呕吐物和血迹。

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即对小女孩展开了心肺复苏急救:将孩子重新放平、开放气道掏口腔异物、开始心脏按压。

微信图片_20210719181919.jpg

救人医生丁洪亮是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军人。通讯员供图

心肺复苏后 女孩恢复呼吸、意识

旁边围观群众拨打了120,丁洪亮继续施救,心脏按压了大概一分钟,小女孩的口鼻有水和呕吐物溢出,并开始有呛咳反应,一些水和带血的黏液也陆续咳出,情况开始好转。小女孩慢慢有了呼吸,大动脉搏动也能触及到。丁洪亮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随后,丁洪亮又找来了两条浴巾,一条垫在地上以防小女孩磕着,一条给她盖上保暖。

为了让胸腔和口腔的水排得更干净,丁洪亮将小女孩侧卧,开始给她拍背,果不其然,在拍背作用下,小女孩又吐出不少水和血液。检查小女孩口腔时,发现由于磕碰,一颗门牙掉落,伴有少量出血,于是他又取出纸巾给孩子清理口腔同时压迫止血。

慢慢小女孩意识恢复,惊恐过度哭闹起来,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丁洪亮将她轻轻拥入怀中,轻声安慰,小女孩逐渐平静下来,终于开口说话。紧张的气氛终于缓和,人群中爆发一阵热烈的掌声!

微信图片_20210719181927.jpg

南部战区总医院医生丁洪亮(左一)的工作照。通讯员供图

孩子已能说说笑笑、正常进食

事后,孩子家长找到丁洪亮,告诉他孩子已经能说说笑笑,正常进食,在医院检查治疗期间,医生都说孩子能够脱险,多亏及时、专业的抢救。

“我是医生,救人于危急之中,本就是履行医生职责而已,只要孩子没事,一切都值得”,面对孩子家长的再三感谢,丁洪亮有些不好意思,“我是一名军人,还是南总的一名外科医生,我相信我们医院的每个人都会这么做,只要被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

提到自己为什么能将急救技能运用得这么好,丁洪亮说,“其实更应该感谢的是我们医院,平常督促我们练就急救技能,让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每个南总人走出去,都会是‘移动的急救站’”。

pic_837190

南都资料图。

医生提醒:儿童玩水 家长一定要盯住

当下正值盛夏,游泳是避暑锻炼的最好运动。丁洪亮也想借此事提醒大家:

一是儿童在泳池玩水时,家长一定要在旁盯着,几分钟的疏忽可能会导致一辈子的遗憾和痛苦;

二是泳池救生员要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和考核,在工作岗位上时刻不能放松,一旦有突发情况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是加强泳池等公众场所急救器械的配备很重要,比如面罩气囊,氧气袋等,最好能配备除颤仪;

四是加强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教育,推广全民急救技能培训势在必行。

据统计,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急病和种种意外情况导致的心肌缺血或者心肌梗塞,传统救护观念下,当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只是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生诊断处理,而这样做,往往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逆的人员伤亡。因此掌握先进的基本急救理念与技能,能够使公众在面对危重病人时,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这点很有必要。

据了解,南部战区总医院向来重视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培训,每年都组织急救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每一名医护人员都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医院口腔科主任李潇也曾运用急救技能在川藏线上成功抢救突发急病的游客。

采写:南都记者李文 通讯员张琪 刘益军

编辑:李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