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文旅结合 龙岗的革命老区蝶变有N种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岗大件事
原创2021-07-20 11:53

在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岗头社区和吉华街道的甘坑社区,都是深圳有名的革命老区。7月15日,“循着红色记忆看深圳”采访团走进这两个社区,感知革命老区蝶变的N种方式。

在烽火年代,岗头社区奉献出20多名优秀的儿女生命。如今,在岗头水库边的山坡上,20世纪树立的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依旧告诉着前来缅怀的人们这里那抛头颅、洒热血的过往。

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也见证了岗头社区的蝶变。

1990年,岗头革命烈士纪念碑树立的那年,岗头村的果农们早已经洗脚上田,从种树变成“种”房子,从务农为主变成经营工商业为主。工业园区在这里遍地开花。要知道,往前数20年,岗头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那是,这里的菠萝和沙梨,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来源。

2016年,修葺一新的纪念碑完工那年,岗头社区的老旧工业园区,已经蝶变成了汇聚数百家高科技企业的天安云谷。

这一脱胎换骨的改变始于2012年。

岗头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董事长陈小明介绍,2012年,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岗头股份合作公司抓住历史机遇,与天安中国投资股份公司合作,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共同打造城市更新、产业升级示范项目——天安云谷。

微信图片_20210720113946.jpg

岗头社区股份合作公示董事长陈小明介绍岗头发展历程

作为深圳市十二五、十三五标志性项目,天安云谷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了从三来一补的低端制造业到智慧型产业集群、从老旧城中村到新型产城社区的转型升级,促使片区产值增加近800倍,实现了岗头社区的腾笼换鸟。目前天安云谷已集聚高科技企业540余家,形成了智能硬件、数字创意、绿色环保等产业生态圈。

实际上,在天安云谷之前,岗头村已经抓住了一次至关重要的机遇。那便是是华为总部的落户。1996年,华为进入坂田片区,选址岗头村。岗头村以较低的价格将社区2.5平方公里的土地通过国家征收的方式贡献出来,给了华为充分的发展空间。

因毗邻华为总部,由岗头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自筹资金建立的17层的岗头发展大厦迅速发展成“龙岗互联网企业培育中心”,已吸引了30多家新兴技术和互联网企业入驻,同时还吸引了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成为坂田“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集聚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岗头片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0年间,岗头的集体总资产从1999年的2000万元,发展到2018年的6.9亿元,社区实现蝶变。

离岗头社区仅5公里左右的甘坑,也是一个充满红色记忆的地方。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曾生任惠宝纵队总司令时,在甘坑发展党员,动员当地人民参加抗日。在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负伤后留在甘坑养伤,在疗伤时期,甘坑人民给予他生活等多方面的帮助。跟岗头不同,甘坑是用另一种方式实现蝶变的。

现如今,深圳人想在繁忙的都市里寻找那一抹乡愁,甘坑客家小镇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较于如今的远近闻名,10多年前,甘坑却并不为外人所知。

微信图片_20210720113953.jpg

甘坑客家小镇

那时的甘坑客家小镇还叫甘坑老村。每逢暴雨,村内必涝,环境十分恶劣。2010年,甘坑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决定把整个老村的老房子按照当时的价格统租下来,将这些承载乡土回忆的客家老建筑利用起来,加以改造,并且挖掘客家民俗,走一条“文化+旅游”的路子。 2016年的文博会,甘坑引与华侨城合作,全力打造华侨城甘坑新镇。甘坑客家小镇是华侨城甘坑新镇其中的一部分。华侨城文化集团入驻后,实施“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以创意、管理和资本介入,通过深挖客家凉帽,打造深圳本土原创小凉帽IP形象,挖掘客韵、婚庆、书香、凉帽、绘本五大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和新型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颜鹏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循着红色记忆看龙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