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开栏语
“来了就是深圳人”,是深圳人才政策一句打动人心的口号。如今的深圳,面临的是一场全球的人才争夺战,作为深圳最宝贵的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深圳最核心的竞争力。
有恒产者有恒心。可以说,人才的安居是建设“人才高地”的先决条件。深圳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建设筹集各类住房75万套,基本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机制。
作为深圳市委市政府保障人才安居乐业的平台、全市公共住房筹集建设的主力军,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把“多建房、快建房、建好房、管好房”,作为重要战略支撑,助力深圳打造“住有宜居”民生幸福标杆。
近日,一年一度的“深圳市市长质量奖(社会类)”进入投票环节。这一金字招牌,持续奖励为深圳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项目。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在公共住房、人才安居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经过前期答辩、评审等环节,现已成功进入公众投票环节。这一次,我们将为您讲述人才安居集团“多建房、快建房、建好房、管好房”背后的故事。点赞人才安居,我们期待您的投票助力!
安居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父辈作为最早一批拓荒牛来深建设,在鹏城出生长大的范梦宇也希望沿着父辈的精神,能用另一种方式为“深圳幸福”贡献一分力量。入职三年有余,作为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拓展投资部的项目经理,范梦宇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开拓更多的人才住房项目,为“多建房”打下坚实基础,为深圳留下更多的人才。
“过去,我们父辈来深建设,用拓荒牛的拼劲为城市腾飞贡献了力量;如今,人才留深、住有宜居,是深圳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民生幸福的新注脚;也许我们两辈人作出贡献的方式不一样,但我们的愿景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这个城市更好”, 范梦宇讲道。
从盘活国企存量用地,再到深耕棚户区、城中村,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在不断开发新合作模式、持续畅通用地建设渠道,这为后期项目更快落地与推广铺垫基础。“多建房”,多一个筹建渠道,就能多为深圳留下一批人才。
在过去的5年间,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发展迅猛,拥有34家下属企业,成为深圳公共住房筹建与供应的主力军。截至2021年6月,累计开工项目60个,涉及住房7.6万套,总建筑面积约90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同期公共住房开工建筑面积的36%;累计完成筹建房源13.43万套,实现房源供应4.6万套,服务4000余家企业、惠及人才及家属10万人。
龙塘居入伙活动
全市首个合作开发新样本 把国企存量用地变身人才住房
近日,记者在安居空港花园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总共在建10塔楼,6栋楼已经出±0,其中最快的已经施工至地上5层,其余4栋正在进行±0板施工。记者了解到,这个项目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深圳市首个利用国有存量用地合作开发建设大型人才住房社区的项目。
该项目位于宝安区福永街道金荔路与金兴路交会处,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联合深圳机场集团盘活机场存量用地合作开发,开辟了全市盘活国企存量用地建设人才住房的先例。项目建成后可为机场集团、机场驻场单位等大空港片区单位提供人才住房约2500套。
作为项目的亲历者与见证者,说起项目的拓展,范梦宇仍难掩激动。随着深圳的飞速发展,很多国企的存量用地会面临着原先的功能定位跟不上业态业务发展的局面,导致部分用地利用率偏低造成闲置浪费,尤其是规划用于公交、机场这样的基础设施用地。
“企事业单位的存量用地相当可观,成功牵手国企合作开发人才住房,样本的示范性效应为集团后续走近国企、完成合作项目提供了更多机会。模式跑通了,我们人才安居集团给深圳人才建的房子就更多了”,范梦宇解释。
龙岗首个可售型人才住房项目开工
从城中村到棚户区 多个“第一”积极创新筹建渠道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面对不断增长的人才压力与居高不下的房价。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在筹建方面,克服土地供给少等困难,5年时间累计筹建房源总数已远超其他城市同类型安居企业,年增长率显著高于同行企业。
在盘活国企存量用地之余,城中村和棚户区也成为集团深耕领域之一。“城中村,作为众多深圳人落脚鹏城的第一站,区位条件优越但也面临着环境硬件跟不上的硬伤;深耕城中村,开发合作新模式,可以让城中村成为规模化租赁的重要渠道。而棚户区则是政府主导的旧改项目,深圳过往的老住宅容积率低且存在建筑老旧带来的安全隐患,跟进棚户区旧改,可以提升地块使用率,多建出来的住房可以满足更多人才安居的需求。”范梦宇介绍。
此前,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联手万科合资成立安居泊寓公司,采用“物业统租+综合整治+运营管理”的一体化开发模式,打造了怀德翠岗五区39号楼、怀德富德商务大厦、万丰大洋田等三个城中村综合整治人才住房社区,提供约1603套人才住房,为人才提供集住房服务、文体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居住生活,实现了城市环境治理与人才住房保障双重社会效益。
2021年1月20日,由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旗下龙华人才安居公司作为主体实施的梅观创新产业走廊利益统筹项目正式开始拆除。该项目创新探索的“政府主导+国企实施+集体企业参与+公共住房建设”模式,通过推动产业园区建设、筹建公共住房,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同时,实现被搬迁人得实惠、集体经济可发展、公共利益有保障、产业空间能释放的多方共赢格局,是深圳市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深度合作共赢的一次先行探索,也是新时期深圳集体经济打破单一产业桎梏的一次先行示范,更是为深圳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探索出新的实现模式。
此外,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还开创了更多个第一或首个。2017年2月,宝安38区新乐花园、39区海乐花园棚改项目启动,创下深圳首个当年签约、当年动工的记录,也是全市第一个采取EPC总承包模式建设和第一个完成装配式建筑认定的棚改项目。2019年11月1日,宝安区星河荣御规模化租赁项目签约,成为利用超大型商住社区探索规模化租赁筹集人才住房渠道的创新尝试。2020年1月13日,新沙地块项目奠基开工,成为首个政企合作利用存量用地建设人才住房的新探索、新突破。2020年8月,合水口、薯田埔违建控停项目启动,探索了违建控停处置筹建人才住房的新路径……
持续创新探索,积极拓宽筹建渠道,全力以赴“多建房”背后,是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 “十四五”期间会定下何样目标?力争实现筹建和供应公共住房占全市三分之一,累计服务50万人才和家属,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陈盈珊
编辑:向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