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顺德区法院举行《破产审判白皮书》发布会,通报了顺德区法院破产审判庭成立五周年来案件审理情况、取得的成效,总结破产审判工作特色,提出未来工作构想,同时发布五大典型案例。
据悉,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顺德区法院共受理破产案件(含破产申请审查案件)451件,结案353件,其中办结破产案件101件。共促使96家企业有序退出市场,5家企业通过破产重整、破产和解获得新生。盘活、清理资产共计14亿余元,释放土地资源20万平方米,建筑物20万平方米,安置职工3329人,化解不良贷款19.91亿元,出清国有僵尸企业29家,受理执转破案件35件,消化执行案件1365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282天,适用快审程序审理案件24件,审结20件,平均审理周期105天。
另外,《白皮书》还对167家破产企业的主体信息、经营状态、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顺德区企业经营业态的一些特点:小微企业在破产企业中占84%;电器、家具、纺织服装等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因业态不同特色,导致破产原因各有不同;顺德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手段比较到位,对企业经营状况反馈较为及时,但未形成良性的市场主体退出引导机制,主体退出相对滞后;多数破产企业存在应对经营困境措施、手段单一,融资成本高双重风险压力造成的恶性循环困境;在破产原因的各项要素中,普遍存在经营流动性不足,无形资产附加值较低,技术、产品较为落后等。
《白皮书》中还精选了五大典型案例,涵盖了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所有案件类型,旨在通过典型案例的正向效应,向社会公众传递破产制度的核心价值和顺德区法院的破产审判理念。
比如在广东新港兴混凝土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中,当该公司在执行和解协议过程中因新冠疫情再次出现履行债务困难时,顺德区法院在制度上作出大胆突破,调整和解协议履行期限,为帮助企业排除重生路上的障碍。因顺德区法院在办理该案过程中深刻把握了破产挽救机制的制度核心,充分发挥法院能动司法的作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该案被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民商事典型案例。
记者了解到,五年来,顺德区法院在促进破产申请常态化、保持存案良性循环、积极探索危困企业挽救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成效显著。一件破产和解案入选全国法院服务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民商事典型案例,一件破产重整案入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二批疫情防控民事行政案例,两案均入选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破产典型案例。
据悉,接下来,顺德区法院将进一步对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各项技术指标,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致力建立完整规制体系、提升智能化审判水平、发挥破产挽救机制功能,激活区域经济活力,持续深耕破产审判工作,为顺德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司法保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陈飞龙 通讯员 顺法宣
编辑:陈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