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9:30,由广东粤剧院、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出品,广东粤剧院演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彭庆华领衔,黄春强、康健、李俐颖、谢伟新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的新编粤剧《鸿胜馆》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震撼首演,演员们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甚有名堂,看得观众津津有味、喝彩不断。
点击观看首演精彩片段和彩蛋!
新编粤剧《鸿胜馆》是由国家一级编剧尹洪波任编剧,著名编剧家陈锦荣任粤剧改编,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任总导演,国家二级导演涂雨铮、优秀青年导演郭俊欣任导演。该剧创排历时两年,是继粤剧《红头巾》后广佛两地联手打造的又一部粤剧,已入选“永远跟党走”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剧目。
一开场的传统南狮表演严格遵循传统,不但使用斤两十足的古制狮头,还垒砌三层桥凳让演员攀爬跃纵。
新编粤剧《鸿胜馆》中的鸿胜馆总教习赵维元由彭庆华饰演,他能文能武、唱做俱佳,既舞狮,又武打,展现了兼收并蓄、刚柔并济的艺术才华。一开场的传统南狮表演,主创团队是严格遵循传统,不但使用斤两十足的古制狮头,还垒砌三层桥凳让演员攀爬跃纵,很多观众是第一次看传统南狮表演,大呼过瘾。剧中,赵维元与一众弟子展示了南拳优秀拳种之一蔡李佛拳。龙鹤双形、弓步虎爪、软巾功,一招一式都是有板有眼、甚有名堂,看得观众津津有味、喝彩不断。在第三幕中,赵维元与黄春强饰演的武师黄成发在佛山商会激烈开打。只见黄成发一记飞脚,把茶案踢出几米之外,赵维元从容接案,随即一掌拍下酒杯应声而起。双雄夺杯上演“打手桥”,一推一让、一拳一脚有程式,有特点,尽显南派武术风范,台下掌声不绝。
彭庆华饰演的赵维元与黄春强饰演的武师黄成发在擂台上激烈对打。
在剧中,当得知师弟梁烈焰奔向光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彭庆华把鸿胜馆赵总教习为国为民、一心救国、争取进步加入党组织的既迫切又欣喜的心情表现无遗;当知道母亲被反动官绅劫持被迫打擂上时,他又把赵维元忠孝两难全的复杂心态刻画得当。最终,赵维元为了完成党组织成立佛山总工会的壮举,毅然奔赴擂台与黄成发决斗,深深感动了观众。
剧中,赵维元与一众弟子展示了蔡李佛拳。
主演彭庆华首演结束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问:这出戏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答:鸿胜馆本身就是一个红色武馆,我们在做功课的时候,同时也在挖掘它的历史背景和整个武馆的渊源,我们就发现这个武馆真的非常有意思,因为(历史上)每次的革命工人运动它基本上都参加了。然后它的“三不收”是很有它的身份象征,“官不收,富不收,地痞无赖不收”,而恰好我党就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奋斗的,所以这个武馆它本身就有这样的基因在这里。而这一班人他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者,也都是我党的先驱,所以我在排这出戏的时候除了自觉在演艺上面得到了提升,更大重要的是体会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做好我们的工作。我觉得作为这个剧组的主创很幸福,因为我们全程参与到整个题材的树立、编写到排练,一路不断地修改,到今晚首映,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对我们也是一个爱国爱党的教育过程。
创排《鸿胜馆》的过程对主创们来说也是爱国爱党的教育过程。
问:你对自己或者对你的小伙伴打个分的话,你会打多少分呢?
答:这一部戏我们希望一直做下去,我们会当它是一个有生命的戏剧,我们很希望在外面传播出去,而且在传播过程中我们不断提高和修改,可以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品牌,可以成为我们剧院甚至粤剧的一个代表作,这是我们广东粤剧院“出人出戏出精品”的体现和追求。今晚首映,观众看得很热闹,我们其实是捏着一把汗的。我自己今晚的表现可以说合格吧。说到同剧的小伙伴,他们真的很辛苦,这出戏在排练中好多人都受了伤,今晚他们是咬住牙、扎着绷带上台的,这也是为了对得起我们的观众,对得起我们《鸿胜馆》,对得起我们建党百年系列的演出,所以我们都是用最大的努力去投入演出。
问:这是你获得“梅花奖”之后创作的第一部戏,压力会大吗?
答:其实2020年8月我们就已经在筹备这个项目,并且在不断与鸿胜馆的叔父、包括武术界的朋友沟通,找资料做功课,和编剧去探讨。由于要参与竞逐梅花奖的排练,我有一段时间“抽空”了出来,但是大家伙都在努力操练着,我获奖后再回来确实有一种压力。因为观众会说,拿完奖回来之后再排新戏有没有长进?这样一来,不但我自己有压力,同时给整个剧组也有一定压力,因为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剧组所有部门一起配合的事,包括今晚看这个擂台,什么时候出、什么时候入,这个全部都是要非常准确的,需要无数次的训练,我们一致认为绝不能让观众失望。
剧中的感情戏也可圈可点。
问:你演这出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答:鸿胜馆的蔡李佛拳应该说在中国武术当中普及面非常广,行家非常多,我们在舞台上面是一个被放大的环境,如果我们打出来拳不够地道,或者有些动作不到位的话,就会贻笑大方。所以我们请鸿胜馆馆长做我们的武术顾问,他也很关心我们的整个训练和排练;另外因为我们始终是上来表演的,我们就请了广州体院武术学院的两位教练过来帮忙。包括我在内,真的基本上每晚都在这里训练,都挺辛苦的,毕竟是30多度的天气,训练的时候也没有冷气。然后今晚你们看到舞台上这么多人在这里打,基本全剧组都要练,这样一个训练对体能要求也很高。其实虽然我们都有练功,但是舞台上面戏曲的功和武术的功是两回事,虽然有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大家很认真在这里调整,不断地调整。至于我呢,我就多一重,因为我小时候是练詠春拳的,詠春拳讲的就是短桥扎马,但是蔡李佛拳正好跟詠春拳相反,它是比较开扬而且跳跃性比较大,那对我来说,夸张一点说,就是我的整个武学逻辑是要调转过来的,包括手脚的运用各方面,我经常就因为手没有转过来,或者练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做而产生纠结,所以要将自己放空了再来重新学习。这出戏大家应该看到,整个武打的篇幅、包括唱段的篇幅,是我之前演的戏的两倍甚至三倍的,这对于我的体能方面来讲也是一个挑战。不瞒大家,为创排这个戏我足足瘦了20斤,是垫了棉袄在里面才能把衣服撑起来。
当全剧演员一起打起蔡李佛拳,全场观众顿时沸腾了。
值得一提的是,首演有一个彩蛋,当全剧演员们谢幕时,全场观众意犹未尽,竟不约而同地叫encore(再来一个),大幕这时又徐徐升起,全剧演员一起打起来了蔡李佛拳,全场观众顿时沸腾了。
此时此刻,既是蔡李佛拳的功劳,更是粤剧的功劳。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陈悦 通讯员 祝燕彩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