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黄暴”歌曲出没、歌词翻译涉及淫秽、暴力甚至毒品,给未成年用户推借贷广告、诱导未成年用户冲专辑销量……近日,南方都市报针对在线音乐平台进行调查,曝光平台青少年模式下存在多项问题隐患,引发广泛热议。
为进一步促进在线音乐平台内容生态健康发展,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于2021年7月展开民意调查,深度提取公众尤其是未成年人家长对改善在线音乐平台内容生态、保护青少年免受不良信息侵害的诉求。民调数据显示,超九成受访者表示曾在音乐平台遭遇涉黄涉暴等不良内容,五成受访家长呼吁平台加强内容审核,其中,对青少年内容池的建设需求更为突出。
超九成受访者曾遇不良信息
多遇评论负能量、宣扬“黄暴”内容等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达6.85亿,占网民整体的66.6%。听音乐已成为网民生活的重要部分。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本次民调数据显示,受访者常用的在线音乐平台前三分别是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及QQ音乐。除了听歌外,超半数受访者表示还会在音乐平台观看直播,还各有超1/3的受访者表示会刷视频、收听电台节目、听有声书、广播剧等。另外,发表评论以及上传歌词也是受访者在音乐平台从事较多的活动。可见,音乐平台的功能早已不再单一。
音乐平台的功能越丰富,潜在内容风险也随之而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此前针对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QQ音乐、咪咕音乐等5款音乐平台的调查测评发现,部分平台在音乐作品审核、歌词翻译、电台节目等多方面存在问题。例如,网易云音乐APP部分歌单内,存有被监管部门列入“黑名单”音乐的翻录作品,且部分“黄暴”外文歌曲,歌词涉及性描写、歧视女性、性侵未成年人、毒品交易等。
与调查结果类似,民调显示,近95%的受访者表示曾在网络音乐平台上遭遇不良信息。其中,又以部分歌曲评论传播负能量、部分外文歌曲宣扬涉黄涉暴等内容占比较多:分别有49.0%和40.1%的受访者表示曾在其所使用的音乐平台上遭遇过相关负面内容。另外,音乐平台的视频功能及电台节目也遭到诟病,各有超30%的受访者表示平台推荐的视频及电台节目含有恶俗、低俗内容。
而受访者表示遭遇上述不良内容较多的平台是网易云音乐,其次是酷狗音乐、酷我音乐。
青少年模式使用率低
超五成受访家长对允许大额买专辑打榜不满
为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长,防止网络平台上的不良信息侵害未成年人。今年六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要求游戏、直播、音视频、社交等平台针对未成年人用户在权限、时间、消费等功能设置防线,以往被鼓励开发的青少年模式成为强制性要求。
当前,大部分音乐平台均已主动上线或优化青少年模式。不过,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并不理想。民调数据显示,有6.4%的受访家长从未引导孩子体验过任何一款音乐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对于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咪咕音乐等音乐平台,受访未成年人对其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均不超过40%。如何提高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让青少年模式不再是摆设,仍值得思考。
音乐平台上线的青少年模式是否能在保护未成年人上发挥实际效用呢?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此前推出的“平台青少年模式,走心了吗”系列测评调查发现,当前音乐平台缺乏青少年专属内容池,部分平台还多存有充值打赏、语音聊天、匹配交友、诱导购物等大量功能漏洞,有的甚至为低俗、有害信息提供了藏身之地。
对此,未成年人家长也感同身受,超五成的受访家长对青少年模式下仍允许未成年用户大额购买明星专辑打榜表示不满。另外,各有47.0%和38.0%的家长认为未分龄推荐歌曲歌单、视频等内容,以及未成年用户可自由检索收听不适宜的歌曲、电台节目也是当下音乐平台青少年模式存在的主要隐患。
民调数据显示,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模式效果不佳的平台主要是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和QQ音乐。
呼吁建立专属内容池
五成受访家长建议加强平台内容审核
在音乐平台遭遇低俗、涉黄涉暴等不良内容应该怎么办?三成受访者表示会评论劝删,另有两成会直接举报。不过,音乐平台的投诉举报机制仍待完善,有约有11%的受访者称较难找到举报渠道,而举报过的受访者中,有15%称平台回应后却未做任何处理,甚至没有任何回应。
对此,有五成受访家长明确表态希望平台能加强歌词、评论、视频、电台节目等内容的审核,及时下架涉黄涉暴歌曲,屏蔽、删除不适宜未成年人观看内容。另外,三成受访家长建议音乐平台建立快捷的投诉反馈机制,对违规上传不良信息的用户进行处罚。
而针对青少年模式的建设,七成受访家长认为音乐平台应及时封锁直播、大额充值打赏等功能漏洞,三成表示应加强青少年专属内容池建设。另外,提高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也是保护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重要一环。
查看相关报道: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网络内容生态治理研究中心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
编辑:罗韵,张雨亭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内容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