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些变化,吴一龙提醒早中期肺癌术后仍有复发风险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8-07 15:53

虽然早期发现和手术是实现早中期肺癌的治愈性手段,但仍有近一半诊断为早期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复发,并出现脑转移、骨转移等。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早中期肺癌治疗已有新进展 ,辅助靶向治疗可降低复发和脑转移风险。

图片1.png

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

辅助靶向治疗可降低复发和脑转移风险

目前我国微创胸外科的整体水平也已领先国际,高达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在早期诊断出并进行潜在的根治性手术,尤其对于肿瘤小于1厘米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近一半诊断为早期的患者、超过四分之三的诊断为晚期的患者在术后五年内经历了复发,同时,约有68%的早期肺癌患者在术后会出现病灶向其他器官转移的风险,如脑转移、骨转移等。

图片3.png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

“早期肺癌为什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因为它局限在局部,通过手术摘除可以达到肉眼完全切除。” 据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介绍,某些癌症类型有时候就像‘马蜂窝’一样,在切除病灶前,它已经向血液释放出一些潜在的微小转移病灶,这时候单纯通过手术就达不到根治目的,要通过手术再加上围术期辅助药物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据悉,辅助化疗作为既往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虽可提高可手术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但绝对5年生存率提高仅仅只有5%,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几乎束手无策,并且由于化疗毒性问题,致使患者依从性不佳,临床上仍亟待更佳的辅助治疗方案。

pic_883137

新华社照片

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人民医院(GDPH)终身主任、广东省肺癌研究所(GLCI)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复发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做完手术后,病人跟家属以及我们面临的巨大问题,按照我们现在所有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如果是比较晚期的病人,例如Ⅱ期、Ⅲ期病人,约术后两年内,复发或者转移的比例高达60-70%。因此如何控制两年内不让它复发转移,是我们要考虑的焦点问题。”

吴一龙透露,目前辅助靶向治疗选择的出现,为中国早中期肺癌患者长期高质量生存带来了新希望。与辅助化疗、放疗不同的是,辅助靶向治疗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某些特定位点,高度选择性的杀死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或仅很少损伤正常细胞。吴一龙教授表示:“现在已经发现复发转移模型开始改变,例如脑转移变成非常棘手的问题。过去辅助化疗对脑转移的效果非常低,但是现在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物入脑功能非常好,所以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突破。”

术后记住这些复查重点

然而,吴一龙教授也提醒:“辅助靶向治疗并不一定适用所有肺癌患者。肺癌患者可通过肿瘤驱动基因检测以确认是否存在EGFR突变,对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尽早使用辅助靶向治疗。”钟文昭教授也补充道:“目前术后辅助治疗主要用在Ⅱ-Ⅲ期,也就是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患者。但是有一部分Ⅰ期或ⅠB期患者,虽然没有淋巴结转移,但由于特殊的病理和基因状态也容易复发,因此这部分患者也需要术后辅助靶向治疗。”

至于大家关心的辅助靶向治疗的副作用,钟文昭教授解释:“相对于使用化疗较为大的副作用,辅助靶向治疗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改善,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皮疹和拉肚子等,但根据个体不同,病人的反应也有差别。病人可以与医生及时沟通,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服用时间等方式减少副作用的影响,第三代药物的副作用比第一代相对减少。”吴一龙提醒, 早中期肺癌患者除了规范治疗,在术后随访方面也要引起重视。患者务必要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并将腹部、颅脑、骨骼等容易发生全身远处转移的高发部位作为复查重点。部分患者也可尝试液体活检的方式进行动态监测,预测疾病复发风险,从而及时采取合适的后续治疗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苏媛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