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半年吃罚单近千,财产险公司霸“黑榜”榜首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1-08-13 21:35

据普华永道《2021年二季度保险行业监管处罚分析》数据显示,保险行业二季度罚单数量和总金额较一季度有下滑趋势,但总体来看,保险业上半年大吃罚单981,罚单金额总和超1.3亿元,行业违规情况仍旧令人担忧。


股价低迷 表现垫底

当然,令人担忧的还有保险股。

今年以来,保险股表现不佳,保费增速放缓的同时股价一路低迷,涨幅行业垫底,资金撤离现象严重,公募持仓市值持续走低。就拿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的领头羊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来看,2020年末二者的基金持仓家数分别为1973家、404家,持股市值分别为1250.44亿元和35.95亿元,而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公墓持股市值分别缩水至272.99亿元和6.8亿元,持仓家数大幅减少。


业绩下滑 罚单近千

受行业转型的影响,保险行业在股价下行的同时,上半年保费增速有所放缓。据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监管指标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保险公司新增保单件数221亿件,同比下降7.4%

尽管保费下滑对不少险企来说是主动而为之的改革策略,但从上半年的监管处罚情况来看,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过去保险行业长期粗放式发展的弊端及乱象不断显现。

据普华永道数据,今年一、二季度银保监及其派出机构共对保险行业分别开出515张、466张监管处罚的罚单,罚单总金额超1.3亿元。罚单处罚类型包括吊销业务许可证、停止接受新业务、撤销任职资格、停业整顿、罚款及(或)警告、责令改正6类,其中罚款及(或)警告为主要的处罚类型。

长期以来,虚列费用、虚挂保费等“五虚”问题都是保险机构经营管理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在二季度的处罚中,“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位列处罚事由榜首,涉及罚单金额高达1754.3万元,在这93张罚单中,存在着有公司将500余笔车险直接业务虚挂在4名未与客户接触、未参与销售过程的个人代理名下并支付手续费,虚假个人代理人收到代理手续费后,再将扣除个税后的剩余金额返还该公司业务员支配使用。

而在一季度的处罚中,则有92张罚单的受罚事由指向了“编制或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这个因素。永安财险、建信人寿江苏分公司均因此受到处罚。


罚款金额占比过半 财产险公司霸“黑榜”榜首

从受罚主体看来,财产险公司今年上半年依然是违规受罚的重点,不论是在罚款总金额还是在罚单数量上,财产险公司均位列第一。数量上,财产险公司上两个季度总共收罚单502张,罚款金额合计约8568.6万元,占比达65%以上。更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二季度保险行业的两单“单笔罚款金额之最”全部被财产险公司包揽。

其中,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因“虚假下调车险、农险未决赔案估损金额、虚列费用、编制虚假报告”被罚处180万元,成为上半年罚单中单笔罚单金额之最。

WechatIMG344.png

黑龙江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图源黑龙江监管局网站)

紧随财产险公司之后的是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共收罚单266张,罚款金额共计2995.8万元,占比超20%,违规行为主要有违虚假列支费用;编制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以外的利益;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欺骗投保人。其次是5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上半年共计“领”罚单185张。


经营与整改 “双面夹击”下的保险业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保险行业正面临着内外部的双重压力。经历转型改革“阵痛期”的同时,监管的持续规范让保险业粗放发展的问题大面积地暴露出来。加之近期保险业赔付支出的增加,或将给经营带来一些考验。

中国社科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在日前接受媒体的采访时也提到了这一点,他认为在寿险产品投保需求增速放缓、多条业务条线费率下降,保险业整体增幅较慢的情况下,财产险灾害的赔付的增加将提升保险业今年的压力。

另一方面,监管力度持续规范。今年6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活动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压实银行保险机构的主体责任,将常态化的强内控、促合规与阶段性的补短板、除顽疾相结合”,对保险机构的内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能否将当前内外部的双重压力转为自救的动力,尽早实现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整个保险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检验。


奥一新闻 见习记者 李欢

编辑:姜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