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新生代小说家黄丽群代表作《海边的房间》简体版由理想国策划出版。作为台湾新生代小说家代表人物,黄丽群的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荣获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等华文奖项,同名小说改编影片入选金马影展。简体版由作者亲选篇目,新增3篇新作,是其二十余年写作生涯的结晶。
黄丽群,1979年生,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曾获时报人血浆短篇小说评审奖,联合报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审奖、短篇小说首奖,林荣三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著有短篇小说集《海边的房间》,散文集《背后歌》《感觉有点奢侈的事》等。
在小说序言里,黄丽群坦言自己的写作时断时续,“想到点什么就写点什么。写时也有不可解的欢喜,更多时候手足无措,不知该拿它怎么办,也不知拿自己怎么办,所以算一算,成果是在少。”她觉得自己好像“寄居蟹”,一会儿上岸,一会儿下水,而大部分时候“在潮间带上发呆”。
“这里转瞬风起恶浪,回头雨打暗礁,它不属于土也不属于水,是海的临界也是岸的边缘,但不知为什么,在此我反而心安理得,想着这当中有一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么老旧积尘的一句话,但永远有与文字初对面者,由此获得逆旅中的安顿……”
台湾新生代作家黄丽群
《海边的房间》选入《海边的房间》《入梦者》《卜算子》《鬼的鬼故事》《决斗吧!决斗》《试菜》《无物结同心》等12篇短篇小说,最早的作品写于2000年左右。
十二个坏掉的人,十二个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好故事。小说家熬制典雅细密的汉语,精巧布局,将人间悲欢斩落整齐,写出一个城市畸爱者的幽冷世界:老公寓里的弃女和养父,乡间卜算师和患病的儿子,梦游的宅男,中年独居女人和三花猫……语言的俏皮与一个个意料之外被冻住的结尾,以及对平凡人事细致入微的体察,构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张力。
黄丽群的作品虽数量不丰,却得到文学界同仁的盛赞。台湾作家骆以军认为,黄丽群的文字“有天生的高贵。她的故事如在显微镜下变形虫们不可思议的款款摆动。”台湾作家柯裕棻则表示,“丽群正是这样的,资质秾艳幽美,可是那美里面暗暗渗着凉气。她的文字温煦如日,速如风雨。晴日静好的午后,还觉得太平岁月温暖快乐,一转眼,不知哪来的乌云罩顶,大雨倾盆落下。”
青年作家张怡微说,在台湾,黄丽群拥有众多读者,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在五年之内囊括全岛四次三大报文学奖,更因为她笔尖下的跌宕人生,将故事还原为故事本身,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就是要演给读者看一套悲喜大戏。我第一次读她的作品,是以艾滋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卜算子》。患病的儿子要照顾养父,好似恶疾与衰老猜拳。小说写得从容平稳,将常情中所可能想象的低落层层推进,不战不逃,套用时髦的话说,对于生命终极的虚无好似一盘没下完的棋静止于家庭。这是取巧的题材,但文中有一句话很动人,黄丽群写道“无常往往最平常”。
无常往往最平常,黄丽群的世情书写,温热冷艳,拨动平凡市井里的人心与天机,失意人的情欲与哀伤,我们日常的困顿与孤独。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