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早上,南都记者从恒大集团获悉,针对近日网传“中国恒大集团正在与小米集团洽谈出售恒大汽车65%股份”一事,恒大表示,恒大汽车在战略股东引进过程中,曾与小米集团有过初步交流,并未深入洽谈推进。
而小米集团则回应,截至目前小米集团的确接触了来自各方面造车团队进行交流洽谈,“但本集团并未作出任何合作意向的决议。”
量产前恒大造车仍有变数?
此前,恒大汽车曾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恒大集团正在接触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其部分资产,有消息指小米将成为恒大汽车潜在的合作方。目前,双方只承认有接触,但并未确认合作。
自从3月份宣布造车计划,小米宣布前期将投资100亿元,采用自建厂还是与合作方共同造车,目前仍不明朗,但从小米的回应来看,确实已经接触了多方造车团队。
至于恒大汽车,则已经一只脚迈进准量产阶段。今年业绩发布时,恒大已经宣布在造车上投入474亿元,并表示新车有望在今年四季度量产,今年上海车展,也是恒大汽车首次参加国际A级车展,并同台展出了多款车型。但从回应来看,恒大汽车并没有否定与小米合作,只是还没深入洽谈。
小米造车?代工或更现实
对于将来如何造车的方式,目前小米仍未官宣确切的做法,但此前小米已经在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投资等领域有所布局,但在车身这一“硬件”上,业界依然充满着猜想。
作为行业的新进入者,较为现实的方式,是采用代工的方式实现量产,这一模式的代表车企就是蔚来。以代工方江淮为例,由于自主品牌产能利用率不足,为新势力代工成为了自然的选择,而双方经过五年的合作,也验证了代工模式的可行性。
2016年5月,蔚来与江淮签署了代工协议,仅用时两年,蔚来就完成了工厂改造、试生产、新车验证等环节,并在2018年实现了规模交付,节省成本、速度快显然是代工模式的最大优势。今年上半年,蔚来与江淮签署新一期合作协议,制造合同延长至2024年,即将量产交付的ET7也将在江淮工厂生产。
迄今交付已经累计10万辆的蔚来,也证明了自主车企有能力打造和生产一款高端车型。除了蔚来,包括小鹏等车企先期也主要采用代工模式。
有意思的是,今年7月份,有消息显示小米也将寻求与江淮的合作,加上雷军本人也是蔚来的投资者,外界也因此产生了江淮代工小米汽车的联想,但江淮汽车后续发布公告辟谣,称代工的消息不实,但双方确实进行过商议,但未达成任何造车意向。此外,对于积极扩展“朋友圈”的车企来说,新势力也是重要的潜在方,这类车企的代表是吉利,在发布SEA浩瀚造车架构后,包括百度、富士康等企业都与吉利合作,百度自有品牌的新车,将在吉利的工厂生产。
恒大汽车位于上海的工厂已经具备规模。
由于多家车企都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早在2019年实施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就明确,鼓励设计与生产分离,企业准入门槛降低,利好代工模式。
但对于一些车企而言,为了自研和生产的对接,都逐渐倾向回自建工厂的模式,例如小鹏、威马,以及有量产计划的恒大汽车。此次与小米传出绯闻的恒大汽车,目前在上海、广州的生产基地,都已经具备试生产的条件。
对于小米而言,采用完全自建厂的方式,有利于实现硬件、全栈自研等的闭环,但参考小鹏汽车的自建工厂耗时两年多才实现规模投产,若完全采用自建厂模式,这对小米的新车产销节奏将带来更大影响。此前另一则消息显示,小米的首个工厂有望落户北京。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研究中心
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