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蔚来ES8的交通事故,导致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不幸遇难,从车祸发生到讣告流出,再到交警部门介入调查,连日来事件一直被热议。
和一般交通事故不同,事发时车辆辅助驾驶功能是否有效,汽车厂商对事故车数据的处理是否得当,一系列质疑声音仍未消散。早些时候,特斯拉的一系列“刹车门”事件,也带来了有关数据的争论。
随着越来越多智能车上路,它们的数据如何被保护和合法利用,将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
从特斯拉到蔚来:“数据主权”争议依然存在
截至记者发稿时,蔚来的最新回应依然是8月16日晚间的一份公告,称对车辆进行了断电作业,没有删改任何数据,也没有任何员工被警方传唤,并表示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出炉前,不会再作任何回应。
然而,此次交通事故的数据争议却一直存在。蔚来称,在事故发生的当天17时许,首先进行了断电作业,但蔚来并未披露断电作业,是否在警方及相关监督下进行,蔚来目前的单方面说法是“该作业本身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此后,林文钦一方的代理律师表示,若蔚来篡改、删减或隐匿数据,作为信息保管方,应对蔚来作出不利的责任推定。
蔚来的公告还显示,8月16日下午,蔚来总部技术团队到达莆田,配合警方及司法鉴定机关进行下一步数据读取作业。 虽然警方和司法鉴定机关已经介入,但数据读取的工作,也依然只能由蔚来技术团队进行。当地交警部门则表示,将在事故调查基础上,依法做出责任认定。
(蔚来事故遇难者家属称蔚来涉嫌“毁灭、伪造证据”。)
然而,最终调查结果出炉前,林文钦一方已经就上述蔚来工作人员接触车辆的行为提出了不满。
消息显示,林文钦的家属,近期已经就蔚来汽车有限公司涉嫌帮助毁灭、伪造证据进行报案,案件由莆田市公安局涵江分局三江口派出所受理,证据清单上包括“蔚来工作人员承认私自接触事故车的视频”“蔚来工作人员承认私自接触事故车的录音”。另据媒体报道,林文钦一方的代理律师还表示,蔚来公司销售人员在事件发生之后,没有正面回应,“反而对公众谎称是林文钦在开车过程中睡着了等造谣言论,家属非常愤慨,保留追究法律责任之权利。”
蔚来的这起事件,也容易让人联想到今年特斯拉的多起维权事件,多名自称特斯拉“刹车失灵”的车主,在事故后都称希望得到特斯拉方面提供的数据,但由于数据缺乏“他证”,以及部分数据疑似“缺失”,有车主在收到数据后,依然表达了不认可的态度。
之后,南都记者从特斯拉方面获悉,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储存的本地化,并将开放车辆信息查询平台,这才让特斯拉的数据争议稍微减轻了一些。
回到蔚来这起事故上,显然死者一方、蔚来厂家以及监管部门、交警部门都拥有获悉数据的权利,但从断电到提取数据,负责作业的一方都是蔚来,因此外界的质疑声音一直未散去。
广东理治律师事务所律师何沛洋向记者表示,从现行法规来看,不论车辆是否有辅助驾驶功能,类似高速路的追尾事故,责任主体通常都是驾驶人,“若辅助驾驶功能、刹车功能等在事故发生时都正常,而驾驶人存在接管不及时甚至双手离开方向盘的情况,那么车企负的责任可能不大。”但具体到蔚来这起事故,何沛洋认为,事故的数据将扮演重要角色,“企业的宣传和提醒如果被认为足以造成消费者误解,又或者涉及虚假宣传,还有辅助驾驶功能是否存在故障或功能不足,都可能影响车企的担责范围”。因此,本次事故仍需待有关部门的详细调查结果出炉,才能进一步认定责任。
工信部:汽车数据要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合法利用状态
智能车时代产生的大量数据,如何实现有效的储存和开放,成了车企、监管部门等面临的重要挑战。工信部今年的数次发文,也让汽车数据安全的脉络越来越明晰。
在特斯拉风波四起的4月,工信部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明确生产企业要依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就在林文钦遭遇事故的同一天,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炉,被认为是对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产品管理的一次重要梳理。
(工信部近期的发文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要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对于《意见》的发布,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刘法旺分析认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是当下的迫切需要,“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采集、利用等数据安全问题,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问题,驾驶自动化系统随机故障、功能不足等引发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在线升级改变车辆功能、性能可能引入的安全风险。”
《意见》提到,要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能力,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建设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依法依规落实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报告等要求。
具体到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意见》提到企业生产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应具有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和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满足相关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用于事故重建、责任判定及原因分析等。
以此次蔚来事故为例,林文钦驾驶车辆时,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存在故障、功能不足,目前仍有待公布。在业界看来,此次事故的最终责任认定,将对类似的智能汽车交通事故,有重要参考意义。
智能汽车尤其是智能电动汽车的高速增长,辅助驾驶几乎已经成为智能电动车的标配。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罗俊杰出席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时曾表示,2020年装载L2级智能驾驶的乘用车销量超过300万辆,同比上涨达107%,占汽车总量的15%左右。另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5年我国具有L2级或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占全部汽车销量的50%。
因此,智能车的数据也随之出现几何级增长,背后的交通安全问题更是不容忽视。不少业界人士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储存、保护、利用等环节,未来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数据格式,或将是大趋势。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认为,可以在汽车数据安全管理领域出台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明确汽车数据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这是防范化解汽车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汽车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李美钰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汽车质量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