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非遗学起来。
黄飞鸿、方世玉、梁赞、叶问、李小龙,高手辈出,岭南武术,源远流长。那么,真实的南拳到底是怎么样的,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南方都市报《高手在民间2021年》第一季,寻访珠三角武林高手,推出“我爱南拳”系列直播。
关于中华传统武术,素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的说法。蔡李佛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由江门新会京梅乡人陈享创立,传承至今已有185年的历史,300万弟子遍布全球,是广东省内最早获批为国家级“非遗”的武术项目。
8月31日,“我爱南拳”节目组走进蔡李佛拳的发源地——江门新会崖门镇京梅村,两位非遗小姐姐打卡出神入化巷,体验蔡李佛拳。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弟子展示拳术。
这条巷子藏着蔡李佛的一招一式
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也是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故乡。
一进京梅村,武术气息夹杂着烟火气的氛围扑面而来。村落屋舍紧凑,一条条幽深的巷道通往各家各户。踏入一条名为出神入化的巷子,仿若进入武侠天地,整条巷子的墙面上绘满蔡李佛拳的一招一式。
巷口入口处,绘有龙、蛇、虎、豹、鹤等动物形态,生动展示蔡李佛象形拳及五音标识,噫 龙形;哈 蛇形;挖 虎形;嘀 豹形;卟 鹤形。噫、哈、挖、嘀、卟五音,一声对应一种拳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李佛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杰介绍,“蔡李佛练习套路繁多,包括梅花拳,象形拳、八卦拳、十字拳等,其中象形拳以模拟龙、蛇、虎、豹、鹤等动物的象形和特性编创而成。”
非遗小姐姐丽丽学习虎形拳。
往里走,可以一览蔡李佛拳法十大技法:穿,吊马双穿手;挠,缠丝马辘桥;挂,四平马扬桥;插,四平马插槌......十大技法图文并茂,跃然墙上,形像生动,说是3D版蔡李佛秘籍也不为过。
巷子深处,还设有木人桩、橡胶人,往来游客可亲身体验,感受出神入化的蔡李佛文化。非遗小姐姐现场尝试与橡胶人对打,橡胶人一击回弹措不及防,惊叹:“练习拳法也有娱乐性,好玩!”
黎社荣介绍橡胶人对练方法。
出了出神入化巷,来到梅花三弄巷,画风突变。墙面上精心雕刻着山水风光及诗词,一旁伫立的文人墨客雕塑与村落里的老建筑交相辉映,韵味十足。
据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黎社荣介绍,“京梅村作为蔡李佛拳的发源地,很多游客慕名前来。多的时候一天有十几辆大巴的游客量”。
京梅村梅花三弄巷风光。
融各家所长创绝学,名扬四海
在京梅村,还有洪圣始祖馆、陈享故居、蔡李佛青少年训练馆等景点。
据黎社荣介绍,洪圣始祖馆是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先生于1836年开设,用于传艺的武馆。和蔡李佛拳一样,洪圣始祖馆保存至今也有185年的历史。
蔡李佛拳由何而来?陈忠杰介绍,经考证,新会京梅乡人陈享,七岁开始就跟随族叔陈远护学佛家拳,十五岁时向新会的李友山学李家拳,十九岁至二十九岁,向罗浮山隐居还俗高僧蔡福学艺。
另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陈享回乡后,遵师嘱设洪圣馆于新会县城,参加天地会,秘密进行反清复明。他取三师之精华,创编成新的拳术套路,取名蔡李佛拳。蔡李佛拳流传于广州、佛山、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英、法、德、瑞士等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蔡李佛汇聚各家武术之长,是最早走出国门的武术流派,在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设有蔡李佛拳馆,几乎每年都有海内外弟子来京梅村寻根问祖。”陈忠杰说。
洪圣始祖馆旧址。
蔡李佛拳习练套路因人而异,多达193套
据了解,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伐灵活稳健,发劲刚中带柔。陈忠杰说:“蔡李佛练习套路多达193套,有专练眼睛和耳朵的,也有练寸劲的......蔡李佛弟子练习何种套路因人而异,体型或大或小、性别或男或女,练习的内容都不尽相同。”
除了打套路,蔡李佛的日常练习还包括器械套路练习。直播当天,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弟子现场展示单刀、梅花双刀、盾牌刀套路。黎社荣介绍,“蔡李佛单刀讲究的是快猛,主要的刀法由劈、挂、扫、砍、刺、缠头衷脑等动作组成,它直接击打对方的头、身、颈、胸等要害部位,由于它的短小精悍,运用起来雷厉风行,使对方防不胜防。 ”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弟子许剑聪单刀套路展示。
“蔡李佛梅花双刀有捞、劈、砍、刺、割、舞花等动作,配合四平马(马步)、子午马(弓步)、吊马(虚步)、跪马、拐马、等姿式,组成套路。练习双刀要两手挥舞自如、灵活,刀法和步法紧密配合,身、械协调,攻、防兼备,马(步)到刀到,即双刀看走。”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弟子陈晓健双刀套路展示。
公元前两千年出现了铜盾,后来又出现了铁盾,现如今蔡李佛使用的是藤制的盾,重达十多斤。“盾虽然只能用以防御,但常配以刀枪,也能发挥很大的进攻能力。盾牌动作用法主要有扑、滚、伏、蹲等。”黎社荣说。
器械套路展示环节,蔡李佛弟子们动作灵活多变、快捷利落。短短几十秒的武术呈现,弟子们已大汗淋漓。问及习武的乐趣,他们乐呵呵回复,“强身健体之余,还可以结交新朋友。”
也有弟子袒露,自己爱看武侠小说,有一个武侠梦。因为热爱武术,就不觉得累,反倒觉得乐在其中。”
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弟子林永潮盾牌刀套路展示。
练武,重在修心
为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除了开拳馆教授学员,陈忠杰还致力于将蔡李佛推进校园。据陈忠杰介绍,蔡李佛已走进新会当地十多所学校,黄冲小学的大课间广播体操就是以蔡李佛基本动作改编而来的。未来,蔡李佛还将走进更多所学校,让更多年轻人体会蔡李佛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
提及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总有质疑的声音出现。对此,陈忠杰表示,一些散打动作,以及南拳比赛的规定套路其实都脱胎于蔡李佛拳,但蔡李佛拳更注重传承武术文化,重在磨练心性和意志。体验练武的集体氛围对小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有助于内向的孩子学会融入集体生活,性格上更外向一些。而一些调皮的孩子学习蔡李佛拳后,能更有规矩、纪律意识。
蔡李佛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有益于强健体魄,更给人以精神、心灵上的沉淀。
陈忠杰说:“正如蔡李佛这个命名,就有不记忘老师教导的意思。创始人陈享先后拜陈远护、李友山、蔡福等为师,其武术集三家所长,为了纪念他的三位恩师,于是将自创的拳术,命名为蔡李佛拳。饮水思源是蔡李佛拳的根本。”
采写:南都记者 彭沁玲 李芷琪 曾育军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谭庆驹 实习生 郑云飞 彭圳康
编辑:欧阳云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手在民间之我爱南拳
高手在民间,非遗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