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峥嵘岁月的军功章和党章,镌刻了三代少年的红色信仰

南方都市报APP • 罗湖大件事
原创2021-09-01 21:46

自红色传家宝征集令发出后,在收集页面涌入了不少市民和学生的积极投稿。有些追忆了长辈的抗战之路,有些带我们回到改革开放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有些则通过小物价记录了几代人的暖心情怀。对此,南方都市报特开设“红色传家宝”专栏,分享市民的红色传家宝故事,传递爱的能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深圳少年和嘉裕的红色传家宝故事。

传家宝档案

“老物件”名称:军功章、党章

一句话简介:一枚枚军功章、党章记录了老一辈在20世纪40年代保家卫国的历史,成为激励儿辈报名参军、孙辈铭记历史的承载。

传宝人说:爷爷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所受的军功章与党章,是中国战争年代与和平时代的见证,也是我们家的红色传家宝!之所以参加这次“红色传家宝”征集活动,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激励大家铭记历史,成长成才。

“妈妈,爷爷是不是参加过这个战役?”7月的一个晚上,尽管时间已是23时,笋岗小学11岁学生和嘉裕没有困意,仍饶有兴致地收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看到重大战役的战斗激况时,他感觉有点熟悉,想起爷爷(和许治)也参加过解放战争,便连忙向身旁的妈妈(洪珍)求证,视线在电视屏幕上反复“扫描”,仿佛多看两眼,就能在剧里找到爷爷当年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的身影。

800x1160_612f7fe1eacab.jpg

将时间往回拨至1944年,年约11岁的和许治入伍,并于2年后随部队从山西老家出发,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上百场战役。在他家里,珍藏着多枚获颁的军功章、党章和老照片。他的经历,在和嘉裕的和勇从小就播下了一颗种子,希望像爷爷那般成为一名勇担责任的军人,并在18岁如愿入伍成为一名空军。

800x908_612f7fe115716.jpg

如今,和嘉裕的爷爷和父亲均已退伍,昔日的荣光与辛劳早已镌刻进历史里。而他们获授的军功章与党章,并未被岁月风化。随着和嘉裕日渐长大,对长辈从军经历的兴趣日渐浓厚,一枚枚具有红色记忆的老物件,慢慢地成了这名深圳少年铭记历史的窗口。一如父亲追随爷爷的脚步从军那般,和嘉裕也立志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800x472_612f7fe1040e1.jpg

电视里的战争场景爷爷亲历,激发深圳少年历史学习兴趣

“这是爷爷当年打战在的团吗?”“爷爷也打过这场战对不对?”和嘉裕在“追”的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正播到辽沈战役的画面,战火纷飞的场景让这名11岁的深圳少年不禁想起自己的爷爷,在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纪,就已经扛起枪保家卫国。

电视上再现的一幕幕战事,自家爷爷都真实经历过,这带给和嘉裕不少震撼。尤其是看到解放军从山西一路打到西南边境,用脚步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在战争年代所受的苦,换来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甜,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也和爷爷一样,为国做贡献。”

“1944年,时年11岁的爷爷参军,并于2年后随部队从山西老家出发,历经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等重大战役。期间,1949年在江西入党。”和嘉裕母亲洪珍补充道,虽然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上百次战役、屡次立功,但他几乎不和孙子说过去的个人事迹,常常是根据孩子的兴趣,讲解枪械基本知识以及当年部队怎么突破敌人防线取得胜利。“孩子3岁时见过爷爷的军功章和党章,但那会他还小,没啥印象。”她说,孩子爷爷为人低调,如果不是看到家里悬挂的“光荣之家”牌匾,孩子都不知道爷爷过去的戎马生涯。

800x906_612f7fe1e7be3.jpg

“不畏牺牲、保卫祖国,这是需要当代青少年继续学习的。”洪珍补充道,鼓励孩子参加这次“红色传家宝”征集活动,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说到这,和勇连连点头,“用一些年轻化的表达方式去讲述先辈的经历、弘扬社会正能量,让当代的年轻人能够通过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历史,了解那些峥嵘岁月,我们特别支持这种做法。一看到‘红色传家宝’这个征集活动,我们就鼓励孩子参加了。”他期待自家父亲的红色老物件能成为“新网红”,激发更多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800x1067_612f7fe111bab.jpg

每天早起跑步、喜爱射击,军人烙印伴随祖孙三代

“小时候看到家里的军功章、党章,我就觉得有机会当兵入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很想快点到部队里磨炼一番。尤其是13岁,特别想入伍,无奈那会年纪太小没法报名。”和嘉裕父亲和勇的“军人梦”早早扎根在了心里,等到1984年底满了18周岁后,他送给自己的成人礼是报名参军,成为一名空军。

“当时坐了3天2夜的火车,从河南开封前往福建的部队报到,虽然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但一路上心情都很激动。”他坦言,训练的日子很艰苦,自己也乐在其中,期间因表现出色受到3次嘉奖,加之在部队里成功入党,让他感觉“圆梦了”。

几年的部队生活,让他即使退伍后,也保持着军人的生活习惯和作风。“以前老爸对我的教育就很严格,比方说不能浪费、不能迟到,在部队生活了几年后,军人的纪律已经成为我的本能反应。”和勇坦言,退伍来深圳罗湖创业初期,自己行李从简,只带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在深近20年,虽然通过奋斗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但每天都保持着简洁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不铺张浪费。

“爸爸不仅严于律己,对我也挺严格的。”和嘉裕笑称,每周一到周五,爸爸都会准时在6点叫自己起床跑步。“从三年级开始跑,现在我五年级了,期间从来没有中断过。”他说,刚开始常常会赖床不愿意跑步,但老爸也不惯着,硬是每天定时来敲房门叫自己起床,“老爹基本上不骂我,但他说一句‘起来’,语气不凶但有威严,我就乖乖起来了”。坚持一年后,和嘉裕每天一到6点便准时醒来,和父亲出门跑步。“现在已经习惯(跑步)了,不感觉累,甚至每天都想和老爹比赛,看谁跑得快。”和嘉裕咧开嘴调侃一旁的父亲,“有好几次,老爹跑得还没我快哩”。

640x852_612f7fe2ac0d0.jpg

576x554_612f7fe1c2cc2.jpg

自律的家风,正在祖孙三代的身体力行中默默传承。和嘉裕的荣誉感挺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常常会努力争取好成绩。不仅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名列前茅,绘画作品也获得了全国书画频道转播及深圳市绘画儿童金奖。不仅如此,和嘉裕还格外喜欢射击。“报名参加射击训练班后,他主动要求自己坐公交去上课,这点和我还有他爷爷挺像。”

听到爸爸夸自己,和嘉裕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他一度放下垒了又垒的沙发枕头,扭过头问坐在一旁的妈妈:“今晚更新的剧情里,还能看到爷爷打过的战吗”,试图岔开话题。

800x1067_612f7fe23ce61.jpg


采写:南都记者 张一鎏 见习记者 陈杏花

编辑:李晓慧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红色传家宝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