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没金额达4.5亿元!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反垄断年度执法报告

南方都市报APP • 反垄断前沿
综合2021-09-07 23:11

9月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反垄断年度执法报告(2020)》。这是继2019年以来,国家反垄断局再一次公布年度执法报告,披露了上一年度案件审结与行政罚款等系列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垄断案件罚没金额合计4.5亿元。

2020年调查的案件中,行政垄断数量多达98件,涉及医药教育等多个民生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案件数量最少,仅18件,但罚款总金额超三亿元。垄断协议案件与违法实施集中案件分别有20及21件,公用事业及平台经济成关注重点。

指定缴学费银行卡属行政垄断

本次公开的年度执法报告共九章267页。执法机构以2020年度、竞争政策、反垄断法制、国际合作、地方反垄断等作为关键词,总结阐述了反垄断工作取得的成效。

报告显示,2020年立案调查的案件中占比最多的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基本集中于医药卫生、建筑用材、交通运输、教育等民生领域。

以医药卫生为例,违法行为包括指定医药配送企业、限制外地企业参与本地医药配送、指定体检机构等。类似的,教育行业案件则主要涉及指定缴费渠道、校服生产企业或保险公司。如江西省南昌市教育局限定学费缴纳银行卡的行为,侵犯学生和家长的自主选择权。

部分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行业和市场的过程中,还有可能导致垄断协议等违法行为。如湖南省怀化市液化天然气垄断协议案中,当事人就是在行政机关主导下划分当地燃气市场。此案也成为湖南省首起行政人员因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被追责的案例。

南都记者注意到,2020年作出行政处罚的15件垄断协议案全部为横向垄断协议案件,其中13件涉及价格问题。反垄断执法机构始终将同业竞争者之间达成共谋、实施划分市场及固定价格的行为作为执法重点。

这些垄断协议案件中,行业协会的组织参与呈高发态势。在混凝土、二手车等重点监管领域以外,市场监管总局在去年还调查了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涉协议垄断案件。后者在其官网作出声明,表示将积极配合并主动对照法律自查。

首次披露百度、京东两起收购案正在审查

另一方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则主要集中在原料药和公用事业领域。特别是原料药垄断经营者通过数十倍抬高价格非法获利,危害性极大,其规避法律的能力也不断增强。部分经营者利用“壳公司”“白手套”等方式使垄断行为更为隐蔽。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的罚没款合计3.41亿元,其中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垄断一案罚款就高达3.255亿元。通过高额罚款,典型案例形成有效威慑,一定程度能够遏制原料药领域垄断行为。

而在平台经济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突出表现为“二选一”等限制竞争行为。平台企业利用算法数据把控行业生态,引起各界普遍担忧。2020年立案、2021年公布行政处罚公告的阿里巴巴实施“二选一”等垄断行为案件,就受到公众高度关注。

与此同时,平台企业的并购投资也引起执法者重视。市场监管总局已立案调查阿里巴巴、腾讯、丰巢网络、美团、滴滴、京东、百度、字节跳动等20起平台企业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并对其中13起作出顶格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首次披露了总局正在对百度收购欢聚集团、京东收购猎芯科技等11起经营者集中案反垄断审查。

报告显示,市场监管部门全年共收到经营者集中申报520件,同比增长3.4%。面对愈发频繁的收并购活动,市场监管总局不断提高经营者集中审查效率,平均审结时间同比缩短14.5%。

采写:南都记者黄慧诗

编辑:李玲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