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脸识别第一案:大楼强制“刷脸”,原告望促个保法落地

南方都市报APP • AI前哨站
原创2021-09-09 10:56

因不满物业公司未公示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强制“刷脸”,8月26日,湖南天润人合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林宜烨对长沙市中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欣物业”)提起了人脸信息保护诉讼,目前法院已立案受理。自“全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后,此案被称为湖南“人脸识别第一案”。

消息一出,南都·AI前哨站第一时间联系了当事人林宜烨。他表示,物业公司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他以侵权起诉具备充分法律依据。被告方中欣物业则表示对此事毫不知情,并拒绝提供该公司的法务联系方式

湖南人脸识别第一案:办公楼强制“刷脸”

据了解,今年6月,林宜烨入职湖南天润人合律师事务所,办公地点位于长沙市天心区中欣国际。不久,他便发现中欣物业采取人脸识别为员工出入大楼的唯一验证方式,且未设置任何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显著标识。

8月24日,迫于出入大楼办公的需要,他接受了中欣物业的信息收集行为,包括其人脸信息、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内容。为此,他多次与中欣物业的工作人员协商,但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答复。

8月26日,林宜烨向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起诉。诉讼请求显示,他要求物业公司彻底删除自己的全部个人信息,并向员工提供除人脸识别以外的其他身份验证方式。

他告诉南都·AI前哨站:“第一次协商是和大楼保安,被告知员工只有刷脸验证这一种方式可以进入大楼,此外保安可以使用自己公司发的门禁卡开门。第二次与经理协商,其表示采用人脸识别验证安全性高于其他验证方式,可防止外人进写字楼。”

然而,林宜烨认为这只是物业公司的托词,实则是不想花费成本提供更合理的验证方式。“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具有唯一性与不可更改性,与诸多App捆绑,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非办公人员也可以通过录入人脸信息进出办公大楼,物业公司采用这一验证方式既不会提高写字楼安全性,还可能增加个人信息泄露风险,是一种双输的做法。”

8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在林宜烨看来,中欣物业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写字楼难以和保障公共安全这一公共利益联系起来,即使真的是出于这方面考虑,也要充分告知公民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的规则,然而他们都没有做到。”

法律依据更充分,希望推动个保法落地

事实上,在此之前,因不愿被强制“刷脸”而提起的诉讼已有先例。

2019年10月,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因园区系统升级,被强制要求人脸识别验证入园,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仅支持了其经济赔偿及删除其面部特征信息等诉求。

据了解,指纹、人脸信息等均为生物识别信息。民法典规定,生物识别信息都属于个人信息,而处理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符合“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明示处理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等条件。

7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未公开处理人脸信息的规则或者未明示处理的目的、方式、范围”,或“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人脸信息的,未征得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的单独同意”等情形均属于侵害自然人人格权益的行为。

在此背景下,谈及“全国人脸识别第一案”,林宜烨直言是一个很好的维权开头。在他看来,郭兵与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存在服务合同关系,且当时民法典并未实施,他们是按照合同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起解除合同之诉,而人脸信息保护只是承担违约责任的一个方面。

“我依据民法典人格权编、侵权编提起侵害人格权的诉讼,直指物业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律依据更加充分。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脸识别相关司法解释也鼓励维权,支持为维权而支出合理的律师费。”他说。

南都·AI前哨站注意到,林宜烨并未在诉讼请求中提出补偿经济损失,只要求彻底删除个人信息及提供其他出入方式。

对此,他表示物业公司违法处理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及了不特定多数人的个人信息权益,该诉讼的目的具有一定公益性,想借此呼吁社会关注人脸信息安全、规范人脸识别技术使用,从而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

“目前我国关于人脸信息保护的司法判例寥寥无几,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若空有法律而缺少法治实践,法律能发挥的作用就会很有限。”他说。

在林宜烨看来,由于个人信息保护维权取证难、界定损失难,个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成本极高,民法保护往往只能实现个案公正。除了期待相关法律法规尽快落地,他还希望负有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能及时、高效执法,查处违法处理人脸信息的行为,实现社会公正。

采写:南都个人信息保护课题组研究员 樊文扬

编辑:蒋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