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中大副教授黎晨: 看好深港探索出新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1-09-09 21:23
WechatIMG407.jpeg

“前海合作区相当于是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试验田,可以促进创新,也可以有助于管控风险,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和催化剂的作用。”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终身教职)、中国研究学士项目主任和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黎晨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吸引全球投资、金融监管等方面带来哪些影响?黎晨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详细解答了有关问题。

WechatIMG22.jpeg

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终身教职)、中国研究学士项目主任和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黎晨

三大方面值得关注

南都:《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后,你会特别关注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对金融业影响较大?

黎晨:有三大方面值得关注。

一方面,《方案》强调要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金融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方案》提及,“培育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的金融业态,积极稳妥推进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监管创新,为消费、投资、贸易、科技创新等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这个思路是明确的。

第二个方面,扩大金融业开放。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支持将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随后提及的具体措施,包括开展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深化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为内地企业利用港澳市场进行绿色项目融资提供服务等,诸多具体的措施对金融业都会有比较大的影响。

第三方面,《方案》强调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包括通过创新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等全链条配套支持措施,推动引领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同时,《方案》还提及积极引进创投机构、科技基金、研发机构了,这也是金融业融资的重要功能。

南都:《方案》提及发展目标,其中提及2025年及2035年两个阶段目标,我们应当如何将进行解读?

黎晨:《方案》里提出的目标,应当放到国家层面,从更宏观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当中进行理解。
其中,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支持将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在前海合作区落地实施。

我们当前正进入制度性开放的阶段,制度建设是长期、分阶段的过程, 因此我们有“两步走”目标。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这意味着,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值得关注的是,从两大阶段目标来看,营商环境要持续改进、完善,即从“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并达到在2035年“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此外,紧扣产业、紧扣市场、紧扣创新。两个阶段分别对上述三个角度都有提要求,包括如何达到产业所要素的聚集、突出辐射作用、产业协同联动以及市场的联通等。

事实上,《方案》对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明确的目标,是通过开放实现实体经济的更高质量发展,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在推动金融业发展的指南针。

WechatIMG386.jpeg

发力直接金融业务及金融体制创新

南都:《方案》对金融互联互通会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黎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方案》带来的机遇。

一方面,体现在直接的金融业务方面,包括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绿色金融等,以及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证券投资、国际保险机构在前海合作区发展等。我认为,上述具体业务层面会有直接的、巨大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在金融业互联互通的制度方面亦会有一些新的进展。推动大湾区金融业的协同发展,不仅要依靠金融设施等硬件条件,还要涉及法律、制度等层面的软件条件。

此次《方案》,强调要在多个层面的领域探索更多的制度合作,包括在法律方面推动法律事务的对外开放水平。例如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探索完善前海合作区内适用香港法律和选用香港作仲裁地解决民商事案件的机制等。金融业属于制度密集性的行业。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制是必要的,而《方案》在这方面做出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此外,金融监管层面也要探索创新的合作机制。

南都:那么,要如何紧抓上述发展机遇,在哪些具体领域进行发力?

黎晨:我认为,直接金融业务、金融体制机制这两个层面,都需要发力。

在直接金融业务层面,我们都可以在具体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和金融场景都可以进一步发力或实现落地。考虑到跨境金融服务,从个人及家庭的角度来看,跨境消费和跨境投资两个场景的需求最为迫切。跨境消费主要涉及跨境支付的便利性等;跨境投资方面,人民币跨境使用、数字人民币等都值得关注。同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优化与其自身业务相关跨境金融管理、跨境投融资等需求则最为迫切。

在体制机制层面,我们需要逐步完善与跨境金融服务有关的底层的法律制度、监管的机制等,也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机制的建设,参深化监管合作,促进金融发展。

南都:从整体来看,你认为粤港金融合作有哪些意义?对大湾区整体的一个规则衔接有何现实作用?

黎晨:金融合作对于大湾区的金融行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大湾区的融合,其经济逻辑非常清晰。如果能够实现湾区内资金、人才、信息、产品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就能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化,进一步发挥各大城市自身的竞争优势,加强在价值链上的功能互补。

我们还要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的合作放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考虑。前海合作区是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而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地方的试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推进方式,就是在中央指导下的由地方政策试点,从一些试点的区域来进行突破,进而带动整体改革的向前发展。前海合作区相当于是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试验田,它可以促进创新,也可以有助于管控风险,同时还可以起到示范和催化剂的作用。


利好香港及深圳的金融中心地位

南都:从全球经济以及金融发展大格局来看,《方案》对香港还有深圳的金融地位形成怎样的积极影响?

黎晨
全球经济及金融系统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全球经济的重心持续在向亚洲转移。中央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可以理解为中国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体系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重大的战略定位。

当前,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大湾区作为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个重要枢纽,港澳进一步融入双循环的最佳的切入点。大湾区更是对内地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起到桥梁作用。

《方案》代表了我们的改革跟制度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们正在尝试更好地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法律制度基础设施,在商事法律制度和执法体系上能够弥补一些现存的缺环、漏洞。一旦跨越这些障碍,就能促进资本市场的整合发展,而这对于香港和深圳提高金融中心地位具有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作为金融中心,需要高度的国际化与对外开放。总体而言,当前大湾区以人民币计价的财富存量仍处于证券化金融化的早期阶段。从优化投资组合的角度来看,未来国际投资者购买中国优质资产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出于对自身投资的多元化,内地投资者对海外投资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跨境金融投资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作为国际性金融枢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潜在的资产发行人,并能够把优质的资产提供给足够广的国际投资者。

不过,国际化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复制西方现有的这些金融中心的运作模式。对于深圳这个“后发者”而言,要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就要成为财富创造的新的领军者,必须要有一个差异化的策略,实现自主创新。所以,当前大湾区资本市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探索,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和服务实体经济,有利于深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也有利于香港在现有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

值得期待的是,就大湾区而言,未来香港和深圳能否探索出一种新的金融中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例如探索绿色金融,通过更好的金融服务来促进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


大湾区应紧抓绿色金融的发展机遇

南都:《方案》提及了探索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这对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黎晨:市场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标准,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则有赖于标准能得到广泛的接受。大湾区中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国际化的地区之一,市场规模庞大,因此在绿色金融的需求也是巨大的。

在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但是,在中国的“双碳”目标之下,香港、深圳以及大湾区的其他城市,有着走向绿色发展,实现绿色转型的时代需求。

南都:前海合作区在 ESG投资的前景会不会有哪些先行先试的机遇?

黎晨:一方面,我们要在ESG领域制定标准。另一方面则是发展的不平衡方面。目前来看,在碳交易方面,目前广州和深圳都有很好的探索,而香港在这方面还是处于一个比较早期的阶段。不过,整体而言,未来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巨大, 大湾区应当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

南都:从投资的角度看,在新的形势之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会不会越来越高?

黎晨: 我认为,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仍是投资不足的。从优化投资组合的角度来讲,他们的投资需求仍较大。不过我们要考虑的是,全球投资者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投资大湾区的优质资产,而大湾区的优质资产如何进行证券化?大湾区的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风险投资、私募基金、 IPO的机制等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就让更多的优质资产证券化并变得可交易,便于国际投资者进行投资。


监管制度创新,促进湾区城市良好协同

南都: 粤港澳三地在货币制度、金融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推动跨境金融业务发展时, 跨境金融监管有哪些需要突破和考虑的地方?

黎晨:推动跨境金融服务的发展,主要把握好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从全球经验来看,金融业的开放是较为复杂的过程。一方面是需要推动开放、推动创新,从而实现更好的金融资源的流动,但另一方面也要防范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风险,要防范在合规方面的风险。因此,处理好开放与安全,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如何促进香港、澳门与湾区内其他城市之间的良好协同?这需要有体制和机制建设及完善的过程。

第一,需要落实主体责任。在相关的金融监管方面,各层面的主体责任需要定义清楚。

第二,则是组织实施机制。几个城市之间的负责金融监管的部门有香港金管局、香港证监会以及香港保监局;湾区内地城市则有地方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监管单位需要有一个协调机制来进行沟通、对话和协作。同时,要在监管人才流动上有所交流,可以设计一些机制让各地的监管人才到协作单位进行交流。

第三,则是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基础。《方案》提到的一些尝试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接下来,在涉及金融业务、金融监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安排,如何完善让各地衔接的制度安排,这也是需要去改革跟创新的。


采写:南都记者 陈卓睿  周亮

编辑:陈卓睿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新使命,大未来!聚焦两个合作区建设

6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