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课外辅导班里的父母,双减后他们为何还在焦虑“鸡娃”?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9-11 17:52

7月24日,校外培训史上最严厉的“双减”政策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新规引发教育培训市场震荡剧烈。

今年秋季开学,是中小学生全面落实“双减”第一学期,校外培训机构进入“寒冬”。

但对一部分中小学家长来说,“双减”政策的公布并未让他们感到轻松,他们仍面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一端是铺天盖地的减负新政,另一端却是更为严格的中考改革,被教育焦虑困住的他们,选择再次将孩子送入辅导班,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应试赛道中占据优势。

src=http---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910%2Fea77eeb0j00qz7j0o006oc000p400gkm.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nimg.ws.126.net&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校外培训转至周中:孩子每周有四天要上辅导班,吃晚饭成了问题

夏宇是河北石家庄某小学学生家长,教育培训行业的大力整顿,并未让她感到轻松。

她原本为孩子报了三门辅导班,除英语每周两次课外,数学语文各一次,“双减”改革前,孩子一次课安排在周三晚上,其余都安排在周末,“原来的安排不至于那么累”。

但“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科类辅导班不再允许周末或节假日补课,所有培训机构的上课时间也相应作出调整,周末的课转至周中。这也意味着,她的孩子周一到周五有四天时间都要去辅导班上课。

“辅导班调整时间后,孩子会觉得压力更大,一周有四天要从晚上6:00上到8:30,还要兼顾校内作业,大人工作一天晚上还要学习都会觉得累,更别说孩子了。”夏宇直言,“时间特别紧张,家长更难了”,这让她感到矛盾和焦虑。

作为家长,夏宇还很担心孩子的吃饭问题,“我们上班的话就只能给他一些零花钱,从学校出来之后路上买一点东西吃,但这样又不能保证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如果等下班回来再给孩子做饭就会来不及去辅导班”。

安徽合肥某小学英语老师李颖也有类似的烦恼,作为一名小学生家长,她对“双减”的感受更强烈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学科类培训时间调整后,她的孩子需要在周中上两次英语课,两次思维课,还有一次架子鼓课,周末还有编程和游泳课,这样的节奏让孩子感到很辛苦。

哲文是北京朝阳区某小学学生家长,在他看来,“双减”的目标是减负,政策落地后也确实让孩子周末轻松不少。

8月14日,北京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严控学科类培训时间”,“线下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点30分,线上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点”等规定。

按照上述政策,哲文孩子所在辅导班的时间也进行了压缩,从周末的三小时减至两小时,“孩子不会太累,所以我还是比较赞成双减政策的”。

唯一让哲文担心的是孩子的视力问题。“从去年疫情开始,课外辅导班都改成线上授课,孩子放学回家就用ipad上网课,对眼睛特别不好,还戴上了眼镜。”哲文说。

中考改革后压力剧增:怕考不上高中,“一边减一边紧”

近年来,教育焦虑催生了校外培训行业蓬勃发展,国内K12教育历史总体融资额曾达到1410亿元。

而校外培训市场兴盛后,又放大了学生和家长的教育焦虑。有不少家长表示,“小升初”或“中考”的升学压力,成为他们选择辅导班的原因。

夏宇说,课外辅导班讲授内容和学校不太一样,数学是在课堂内容基础进行延伸和拓展,英语是“新概念”,一般小学阶段的课外辅导班可以把“新概念”第一册140多课学完,“新概念”的语法讲得很深,进度远超校内的英语课程。

“我和很多家长都聊过,我们也很矛盾,明知道现在孩子压力特别大,但不学的话又担心上不了好的初中,也怕孩子一进初中的分班考会考不好。”夏宇说,再加上马上要落地的普职比均衡的改革,会觉得压力更大,很怕上不了高中。

她甚至认为,“双减”和中考政策的改革完全是两个方向,“一边减一边紧”。

夏宇还提到了报辅导班的另一层考虑:如果孩子“小升初”不想去“片内”对口的学校,还有两个渠道,一是去私立学校摇号,但摇号只能看运气,另外还可以参加好学校自己组织的考试,但现在好学校经常会委托校外培训机构组织“掐尖”考试,如果孩子没有报辅导班,也就丧失了选拔机会。

李颖也觉得,“双减”之后好像压力更大了。“现实就摆在那里,一些省份中考改革方案也出来了,考不上高中,上大学就彻底没希望了,这压力都压在了家长身上”。

“双减政策的方向,是希望回到过去,让孩子们都在学校里学,最后中考、高考来分流,但现在大家都不满足于课堂教学,都在想着办法补课。”李颖说。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职普比例较低的地区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这项改革实施意味着,将有一半学生无缘进入高中,他们将进入职业学校进行技能型的学习。

而早在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曾提出,“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以广州为例,高中录取率已连年下滑,从2017的66%,下滑到了2020年的59.9%, 而作为考试大省的河南,录取率则更低,2019年普通高中的录取率仅51%。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校内吃不饱校外补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成为家长走向辅导班的另一“助推剂”。

有非主城区的家长直言,所在区域的学校教学质量“与市区没办法比”。而即使是同一区域,学校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再加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择校问题更为凸显。

在“双减”政策下,促进教育资源公平也成为重要目标,教育部为此提推出“公立学校的招生要采取划片分区的方式,进行随机录取”“推行教师轮岗制”等举措。

也有家长认为,辅导班并非“洪水猛兽”,学校义务教育是照顾大部分孩子的能力,一些学校学得比较浅,辅导班是对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是“校内吃不饱校外补”。

河北藁城市某小学学生家长文淇告诉南都,孩子在校成绩不错,但依然报了语数外三门课外辅导班,主要是考虑把非在校时间利用起来,多学点知识。英语主要学新概念,数学是奥数,都是学校不讲的内容,语文是阅读理解和作文,主要考虑以后这两项以后在考试中所占分值比较大。

“我觉得有的学科无法不上辅导班,比如英语。”从本科开始兼职担任家教、辅导班英语老师的思思告诉南都,英语课本很多都是故事型的,用对话呈现知识点,应对考试没有问题,但完全不能构建起英语的语言系统,比如语法和句法,一个很重要的时态知识点,一段对话就带过去了,而辅导班的优势在于,可以很系统地学习语言,从音标、主谓宾结构开始学起,完整构建语言知识体系。

解决家长焦虑要将校内功夫做足,让学生“学会”“吃饱”

针对此前长期存在的“校外培训热”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校外培训备受追捧源于教育公平没有做到位,义务教育没有优质均衡发展,一些办学质量较差的薄弱校,家长无法送孩子去优质校,就会选择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则关注到,“双减”实施以来,校外培训已经呈现明显降温趋势,据统计,今年暑假和同期相比,学科类的校外培训量下降两成。随着“双减”进一步落地,这一数据还会继续下降,预计将来全国可能会有2/3左右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转出赛道。

刘林还提到,各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管理细则还未全面落地,对非营利教育培训机构监管措施还未完全明确,所以校外培训机构的数量还将处于动态变化当中。而家长的焦虑如果没有得到缓解,可能还会持续出现教育部提到的“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形式。

熊丙奇建议,政府部门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时,应该着力推进的教育公平,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与之对应,家长对校外补课的需求就会大幅减少。“补课需求说到底是市场需求,它是教育不公平滋生的现象,而非教育不公平本身”。

谈及“双减”后家长反而更焦虑的问题,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认为,“双减”的初衷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和作业负担,也希望家长能转变育儿观念,并非每天刷题应试孩子才是有未来的。

马学雷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家长首先要面对的坎是“小升初”,“小升初”要严格执行就近招生和就近择校的政策。未来名校“掐尖”会越来越少,而且教育界也一直在呼吁杜绝类似的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所以,小学生去学科类辅导班对“小升初”来说没有任何帮助。而随着中高考改革,命题形式也将更注重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并不是应试教育所能培养出来的。

熊丙奇认为,中高考均用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进行评价与录取,而因职业教育被视为低人一等,让中考后的“普职分流”成为“普职分层”,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让家长不关注孩子的分数、名次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熊丙奇认为,要给学生减负,就必须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改革中高考制度。

“中考分流是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马学雷表示,教育部目前已批复33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未来要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将要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前景很好。

也有业内人士谈到,“双减”政策从出台到落地时间尚短,对孩子教育的效果也暂未显现,家长存在有焦虑和观望的心态是正常的,解决家长焦虑心态关键还是学校要将校内功夫做足,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会了”“吃饱了”。

采写:南都记者刘嫚 程姝雯 宋凌燕

编辑:程姝雯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新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