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重返激进美学,李青大型个展再现“灯塔与摇篮”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9-15 13:53

9月12日,艺术家李青的大型个展“灯塔与摇篮”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北京双空间推出。展览由崔灿灿策划,展出李青的重要系列《窗》《大家来找茬》《互毁而同一的像》《杭州房子》等,以及2021年的最新作品。

崔灿灿表示,“灯塔与摇篮”取自李青作品中的形象,也是文学中乌托邦的象征。展览以 “灯塔与摇篮”作为几个系列之间的开始与出发,理想和抵达的隐喻,重新看待李青作品从2005年以来从未中断的故事。

poster 4.jpeg

迷宫式的回型&拱门多层空间

李青,1981年出生于浙江湖州,200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上海。他的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往往在相似性和矛盾中寻找理性的裂隙,通过迂回重叠的结构作用于观者的感觉和认知。

李青 .jpg

艺术家李青

李⻘近年来的创作追踪广泛发生在信息传播、集体记忆和知识经验中的历史碎片化和意识形态冲突,检验图像、语言、符号系统和社会空间之间的张力与矛盾,串联起多层次的经验要素,并从中调和出具备冲突性结构的新的叙事界面。对日常空间和图像中的微观政治的捕捉,对中国艺术在国际艺术语境之下的身份问题的观察,使他身上体现出年轻一代中国艺术家身上独特的历史意识。

此次展览的展厅设计十分独特。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以象征着现代设计摇篮的包豪斯建筑,一座摇曳着海面灯影的临时帐篷,作为两个空间的中心和篝火。

现场 (4).jpg

展厅现场

现场 (22).jpg

展厅现场

现场 (19).jpg

展厅现场

“找茬”“互毁”“窗户”三个系列的作品围绕左右,成为通往现实的背景音。旧房遗址的地毯,杂糅而山寨风的杭州房子,杂志中的面孔和艺术家的旅程,两幅废弃冰箱的巨幅群像,又将目光引向迂回、重叠的世界。图像、符号和现实在这里交织、隐匿、交替。

现场 (9).jpg

展厅现场

现场 (1).jpg

展厅现场

现场 (6).jpg

展厅现场

而由此延伸出的两处世界,一处是迷宫式的回形,承载着纪念碑式的宏大叙事,包豪斯的摇篮和卡巴科夫飞向太空的隐喻;另一处由拱形门连接的多层空间,涌动着废墟中的飘零,现实里平滑的美学,反光的地标建筑,草坪上如灯塔般的橘黄色帐篷。现实的镜像,再现的交换贯穿其中,也是李青创作的典型特征。

延展绘画的外部空间和观看形式

崔灿灿指出,作为新一代绘画的代表人物,李青的创作线索和视野极其丰富。和同代人相比,他的绘画不再围绕画面四角内的工作,而是不断地延展绘画的外部空间和观看形式。

大家来找茬·楼姐(两图有五处不同),布面油画,200 × 150cm × 2,2019.jpg

大家来找茬·楼姐(两图有五处不同),布面油画,200 × 150cm × 2,2019

大家来找茬·后窗(两图有六处不同),布面油画,160 × 120 cm × 2,2019-2020.jpg

大家来找茬·后窗(两图有六处不同),布面油画,160 × 120 cm × 2,2019-2020

“找茬”系列,两张相似的画面,让观看变成了识别。哪一幅更接近于真实? 有着写实传统的绘画,如今与现实有着何种关系。观看与真实成了这一时期的主题。

互毁而同一的像·形体美学,照片2幅,尺寸可变 2,布面油画,180 × 140 cm × 2,2021.jpg

互毁而同一的像·形体美学,照片2幅,尺寸可变 2,布面油画,180 × 140 cm × 2,2021

质询在“互毁”系列中继续,互文的两个形象,在全新的画面中合二为一。叠加的结果反而远离真实,成为既不是这般,又不是那样的“重建”。重建与再现指向绘画表达的奥秘,关于修辞的意义。

迷窗·展览中心,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衣物、印刷品、照片、铝塑板,212.5 × 106 × 10 cm,2019.jpg

迷窗·展览中心,木、金属、有机玻璃、油彩、衣物、印刷品、照片、铝塑板,212.5 × 106 × 10 cm,2019

前台,古董木窗、油彩、亚麻画布、有机玻璃、画框、铝塑板,107 × 170 × 5cm,2021.jpg

前台,古董木窗、油彩、亚麻画布、有机玻璃、画框、铝塑板,107 × 170 × 5cm,2021

窗户作为外部世界和想象的隐喻,是“再现”的最佳载体。李青的作品中,窗棂和格子成了画面结构的一部分,老旧风化的痕迹和颜料、笔触含混一体。窗户亦是城市中的风景,它承载故事,重现希望,区隔距离,每一扇窗户都暗含着阶级和权力

全新作品中,李青不再延续过去的文学性,或是时空的讨论,窗户回到它自身,指向它和建筑、城市之间的存在关系,窗棂的结构和画面中平滑的美学、反光的地标建筑,形成强烈的对立。绘画重返现实,重返激进的美学。

崔灿灿说:“语言从不会孤立的存在,几个系列间从未中断的实验,持之以恒的动力,起源于李青从2005年以来始终关心的议题,科技时代的信息与图像,观看的社会机制和权力,全球化中的人与建筑、城市的关系,消费时代的美学样式和规训。在伟岸的建筑和摇曳的帐篷之间,‘灯塔与摇篮’的文学意味逐渐隐去,成为乌托邦的反题。”

展期至10月27日。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