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绿色金融调研|绿色金融创新活跃,绿色信贷占比逐渐提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1-09-28 10:41

今年,是南都“金砖奖”第10年,也是“金砖奖”前所未有的升级改版。从今天起的3个多月里,金砖奖奖项申报、各级评审和线上互动将有序展开。岁末,我们将迎来大型论坛暨颁奖盛典。在此期间,我们还将推出多期主题特刊,今天推出第二期《湾区绿色金融深调研》。

816x505_6151e31ea026e.png


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包括广东在内的六省九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已经取得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如何支持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高碳行业和企业的低碳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绿色金融体系又如何充分覆盖转型金融活动?绿色金融还存在哪些限制和障碍?

为此,南都记者走访了20多家银行和券商等机构,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并一一剖析金融机构如何精准识别“绿色”需求,如何用心扶持“绿色”产业以及如何创新助力“绿色”发展,真正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以及互联互通提供一些行业的思考和建议。

调研现状:已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

在针对20多家银行、券商的调研中,南都记者发现,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基础较好,绿色金融创新十分活跃。

而受访对象均表示,国家层面对大湾区绿色金融赋予众多先行先试政策,有利于大湾区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

南都记者获悉,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大银行的发展报告都将发展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将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发展状况列入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向全社会展示金融业对于节能减碳的贡献,鼓励银行业积极参与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金融业如何服务双碳目标,助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业内探讨的焦点。现行的绿色银行评价体系亟须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评价指标体系,推动银行转型发展,推动银行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建设气候友好型银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郭三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指出。

“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共识。”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通过组织广东绿金委、深圳绿金委、香港绿色金融协会、澳门银行公会共同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搭建起大湾区绿色金融业界的业务沟通、信息共享平台,并依托这一平台深化粤澳在绿色金融标准领域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了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等规范,研究探索绿色信贷资产跨境人民币转让、绿色资产跨境抵质押融资、碳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

南都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全省金融机构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突出成效。

绿色金改试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加快落地试验区绿色金融改革任务,全力破解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试验区各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得到了稳妥有序的推进。通过试验区“小切口”实现了“深突破”,形成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广州模式”,对广东全省绿色金融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

在绿色信贷方面,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等工具,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出台支持绿色信贷的配套政策,形成货币信贷政策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协调联动的激励政策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放。

微信图片_20210928083654.jpg

8月20日,农业银行清远分行向阳山南电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305万元,标志着广东生物质发电行业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正式落地。

广东金融业正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步伐。8月13日,阳江市南方兄弟实业有限公司以光伏发电项目财政性应补贴未到账资金为质押,获得300万元银行贷款授信,标志着广东省光伏发电行业首笔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正式落地。

除了光伏贷外,广东金融机构陆续推出“碳排放权抵押贷款”、“林链贷”“排污权质押融资”“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贷款”“绿票通”等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有效缓解了绿色企业融资过程中抵押物不足的问题。

而绿色债券方面,人行广州分行促成发行全省首只、全国水资源领域首只绿色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项目建设;促成发行全国光伏行业首单银行间债务融资工具,用于支持绿色金融新能源领域发展;促成发行全国首单“三绿”资产支持票据、首笔绿色建筑领域的碳中和债;推动广东企业在香港、澳门两地同时挂牌发行大湾区首只双币种国际绿色债券。

针对个人的绿色金融产品也在不断推出,例如光大、兴业等银行推出的低碳信用卡。农行推出“金穗环保卡”,支持绿色低碳经济,提倡低碳、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

中国银行表示,贯彻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以汽车消费分期助力新能源汽车销售,重点支持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

创新:绿色运营推进网点“零碳”试点

最近几年以来,广东银行业早已积极投身绿色运营。

“建行在稳步推进零碳试点,通过技术更新、管理优化和宣传教育实施节能减排,全方位推进节能减排。新建或改造办公场所采用绿色设计,选用环保建材和节能节水设备。改造升级中央空调系统和电梯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换LED节能照明灯,降低碳排放。”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推进智能运营,依托科技促进无纸化办公落地,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提高视频会议系统使用率。推广使用新能源车辆,加大新能源业务用车的采购比例。”

“我们推进网点‘零碳’试点,努力打造低碳银行。”建行负责人表示,广东省分行中山翠亨新区支行成为业内首家“零碳网点”,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大湾区13家法人银行今年首次对外发布了环境信息披露报告。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作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内容,是金融机构识别、评估、管理气候环境风险的基础,也是外部透视金融机构气候环境风险的重要窗口。

南都记者统计,这13家试点银行机构包括广州银行、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珠海农商行、博罗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江门农商行、南海农商行、顺德农商行、四会农商行、德庆农商行。

其中,南海农商行开创性地对火电、化工、石化、陶瓷、有色金属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等7个行业开展环境压力测试,是目前国内开展环境压力测试覆盖行业最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四会农商行选择水泥行业、顺德农商行选择印染行业进行压力测试,为省内中小金融机构测算气候变化相关金融风险提供有益探索。广州银行对18个行业对公信贷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南海农商行对八大行业和贷款余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清晰识别并展示了信贷资产层面主要的“碳排放源”,为下一步推动信贷资产结构调整和信贷资产层面“碳中和”提供了数据支撑。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还披露了自身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所募集资金投资支持项目的碳减排效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向社会公众展示了绿色资产的环境效益。此外,广州农商行、珠海华润银行、东莞农商行、中山农商行对环境风险识别与应对、环境风险管理及流程等内容进行了详细定性分析和清晰展示。

趋势:未来我国绿色贷款占比将逐步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如此表示。

人民银行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亦提出要求,整体协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其中,人民银行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着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完善绿色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发挥金融系统在节能减排、产业转型上的积极作用。目前来看资金和成本问题仍是困扰传统企业绿色转型的难题。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和融资支持,能够有效解决企业转型发展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平安证券分析师魏伟如此表示。

事实上,二季度绿色贷款增长速度加快。中国人民银行7月30日发布的2021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末高1.9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8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分用途看,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68和3.5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5%和19.9%。

从信贷投放主体来看,商业银行是绿色信贷中的参与主体,其中大中型上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占据了“半壁江山”。

从刚刚出炉的半年报也能看出,今年上半年六大行绿色信贷总规模已突破7万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共四家大行的绿色信贷规模超过万亿元。绿色信贷依然在快速增加,贷款占比将逐步提高。

GA15_GA15_0322.jpg

“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等金融工具,广泛动员社会资金,积极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点领域,支持先进低碳技术的研发运用。”建设银行表示,根据原银监会口径,6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6.01亿元,增幅16.65%;加强火电、钢铁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管理,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占比连续多年保持下降。

工商银行亦表示,截至2021年年中,工行投向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的贷款余额21544.58亿元,较年初增加了3087.39亿元。工行称,本行绿色贷款支持的绿色项目折合节约标准煤46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62万吨。

从多家商业银行报告可见,绿色金融依然是其未来重要发展方向,银行将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构建绿色信贷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二季度绿色贷款状况显示我国金融机构在绿色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从绿色贷款用途上可看出,我国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以及清洁能源方面重点投入,有力促进了碳减排工作。未来我国绿色贷款占比将逐步提高。

“中国在绿色银行、绿色信贷、绿色金融上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可持续银行网络(SBN)亚洲协调员袁薇指出。

“推动绿色金融建设,我们银行制定了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将绿色发展的要求内化到组织架构、公司治理、政策制度、产品体系、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绿色金融及行业规划发展领导小组,设立绿色金融委员会,统筹全行绿色金融管理和专业决策。”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表示,“我们争取打造成绿色金融服务首选银行。”

问题:绿色金融还存在哪些限制?

“最近几年来看,国家出台的政策很多,顶层的设计也有,从政策框架角度来讲应该是比较完备的,对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但是在民间、在企业界、在微观主体的意识当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实际上在做具体的工作当中会发现,很多企业,包括金融机构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积极性并不是特别高,因为在绿色金融产品的认定和标准,还是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天风证券王琳晶称,绿色金融产品的限制是因其需要“专款专用”,规定只能用于支持绿色产业项目,然而绿色资产一时难觅,即便是资金充足,绿色金融仍无法有效支持绿色发展。

王琳晶称,“在当前的政策环境之下,我们可能更需要去考虑金融怎么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绿色金融产品真正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目前绿色金融产品发行量,在所有金融产品当中所占比重仍然是比较低的,所以工作的重点更多要放在通过常规金融手段去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

王琳晶提及绿色金融现存的第二个障碍是还未出现专业的绿色金融机构。在他看来,现在国内有很多银行会标榜自己是绿色银行,或者是要打造绿色的证券公司,但是目前确实还没有一家机构以绿色金融作为主业。

“我国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方面需增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多样性。”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张楚东表示,目前绿色金融产品覆盖范围少,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占主导,其他绿色金融产品具有很大的创新空间。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绿色发展需求开发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

张楚东表示,“利用科技手段加速绿色征信系统的建设,加快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简化绿色项目识别流程,从而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分布式数据库,实现跨部门数据开放共享,从而提升绿色金融监管效率与水平等。”

采写:南都记者 周亮

编辑:周亮1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年南方都市报“金砖奖”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