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地“嫁衣”悉数登场,这套1920年代的龙凤裙褂最贵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9-30 15:14

嫁衣作为中国传统礼制服饰的重要传承,千百年来一直是婚姻大喜的最正统的服饰。9月30日—10月24日,广东省文化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出“囍·粤”——节庆“叹”非遗之国庆专题展,展览以“嫁衣”为主题,通过展示制作过程、形制款式、图案寓意以及使用场景等,全方位展现广东嫁衣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观展体验。

1.jpg

“囍·粤”——节庆“叹”非遗之国庆专题展海报。展览至10月24日。

更让人惊喜的是,10月1日上午,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志茹老师将亲临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为观众进行专业又详细的导赏,届时还带来两套广府钉金绣裙褂藏品——龙凤裙褂和珠仔裙褂,传承百年技艺,重现非遗之美。

微信图片_20210930142909.jpg

广府人以裙褂为主流。

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制度、礼仪与习俗的婚俗文化,在广东各地也有着异彩纷呈的表现,其嫁衣款式丰富、形式多元、制式个性。本次展览以“千姿百态”“张灯结彩”“材美工巧”三大板块集中展示广东地区女子嫁衣基本面貌,及其背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微信图片_20210930143106.jpg

潮州女子婚服有史以来皆为“五福齐”婚服。

广东省内除广府、潮汕、客家等民系外,还有以海为生的水上居民,以及瑶族、壮族、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其婚嫁习俗各不相同,女子嫁衣也差异明显。“千姿百态”部分中展示了各地不同的嫁衣。其中广府人以裙褂为主流,清至民国以黑衣红裙为正统,其后流行颜色则以全红为主。潮州女子婚服有史以来皆为“五福齐”婚服,俗称“上轿衫”,也即“红色凤尾褂简五裾齐”,婚服制作所用布料为红色织锦,图案绣制材料用金线,裤用黑色布,鞋面布料用红色织锦。而连山壮族的姑娘们出嫁则要穿黑衣黑裤,在出嫁路上无论晴雨,均要撑黑伞,以示正统和喜庆。水上居民则流行水上婚嫁习俗,出嫁吉日,新娘头戴凤冠,备两条围裙,一条在新娘出嫁时围上,另一条要到男家敬茶时围上,身上还要围着一条七尺长的红布条,手持一面镜子和一把扇贴在胸口。这些千姿百态的嫁衣,凝聚着文化传统,展示着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微信图片_20210930142915.jpg

连山壮族的姑娘们出嫁要穿黑衣黑裤。

广府人的男婚女嫁以传统的“三书六礼”为主流,婚礼过程有诸多繁琐手续,其中以迎亲礼最为惹人注目。“张灯结彩”部分将还原广府传统婚礼中的核心场景,“拜堂成亲”和“洞房花烛”,让观众直观感受女子嫁衣的使用情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

微信图片_20210930142922.jpg

汕尾渔民嫁衣。

微信图片_20210930143431.jpg

瑶族嫁衣。

微信图片_20210930143531.jpg

1920年代的绝龙凤裙褂,豪门几代人结婚都穿过,价值不菲。

广东嫁衣多用料奢华,工艺繁复,耗时良久。“材美工巧”部分展示了广府人的传统嫁衣——钉金绣裙褂,详细介绍其材料、工艺和制作流程。钉金绣始于唐朝永贞年间,而裙褂制作鼎盛于清。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一针一线尽显嫁衣之美。具有深厚的民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广州地区传统婚嫁文化的见证。

4.jpg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志茹在做制作技艺的示范。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钟永红

编辑:周佩文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