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龙华区交通大变样!

南方都市报APP • 龙华大件事
转载2021-09-30 16:29

来源:深圳龙华融媒发布

终于等到你!龙华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来了!

1080x400_53a7db5e37693cfc.jpg

十四五期间,龙华区将强化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理念,对外强化枢纽融入湾区、对内集约绿色品质发展,均衡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努力建成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以综合交通助力龙华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尖兵,全面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社会治理典范区中轴活力新城

1080x289_f94eebf99a115815.jpg

以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为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增强龙华枢纽门户地位,持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服务水平,着力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1000x269_32c819d0aab32389.jpg

到2025年,将龙华区打造成为中轴站城一体门户枢纽、公平集约公交都市、友好健康示范街区和创新智慧治理样板


1080x309_13c6f40ee2ef524f.jpg

一是巩固枢纽地位

提升北站服务能级,支撑打造南部核心。

积极争取城际资源,以枢纽带动九龙山、鹭湖等重点片区发展。

强化与宝安机场等市级枢纽联系,便捷龙华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樟坑径直升机场中部物流枢纽的规划建设,构建辐射湾区的航空及物流网络。

502x296_57c100e5072b030b.jpg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枢纽总布置示意图

(规划示意线位,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二是强化对外联系

积极争取22号线等多条轨道资源纳入五期建设规划,提升轨道服务覆盖、强化轨道快线服务。

强化对外通道联系,将持续推进梅观高速公路清湖南段市政化改造5项工程续建,并启动宝鹏通道5项工程新建,增强龙华跨区对外联系。

协调与东莞间的交通互联,积极融入湾区协同发展。

978x577_12947c3c1679091c.jpg

龙华区规划轨道线路布局图

(规划示意线位,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三是升级公交服务

精准识别公交出行需求,试点数字化需求响应式公交。

试点MaaS按需响应式公交、社区微巴、大站快车线等多形式服务,丰富公交出行选择,促进“轨道-公交”融合。

结合城市更新推动公交场站建设,有效保障公交线网拓展。

609x706_8ea0b7ff72b32a1f.jpg

龙华区新建配建公交场站分布图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政府审批结果为准)


四是优化道路运行

落实骨干路网建设,推进民乐路市政工程10项主干路工程续建,并启动石龙仔路市政工程等12项主干路工程新建,预计新增主干路里程30公里。同时,将推进平安路等近28项次干路工程新建、续建,预计新增次干路里程25公里,支撑全区均衡发展。

加快推进窄路密网建设,结合片区城市更新、断头路打通,推进超90项支路新建工程,预计新增里程约40公里,顺畅各片区交通微循环。

完善全区各级物流枢纽建设,保障货运交通有序运行。

积极试点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末端配送方式,实现“数字龙华”产业带动。

579x738_fdf9c0aa72b32a1f.jpg

十四五规划主次干道建设分布示意图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五是精细慢行空间品质

推进“龙华-福田”等市级慢行骨干网建设。

力争新增非机动车道100公里以上,完善骑行网络布局;提升非机动车管理水平,促进全区非机动车有序运行。

推动人行天桥、二层连廊等立体慢行系统建设,提高慢行安全性和便捷性。

推进绿谷公园、观澜河等绿道碧道网建设,新增绿道33公里、碧道63.7公里,打造绿色生态公共空间。

290x355_f3f1ba2293db85ed.jpg

龙华区自行车专用快速路走廊布局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六是提升交通治理水平

持续实施“短平快”治堵工程,改善道路运行环境。

通过存量挖潜、需求调控等系列手段,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除此之外,还有加强交通污染治理,建立常态化公众参与机制,开展碳积分管理、拥堵区域内外车辆分类使用、绿色出行奖励等措施,构建现代化交通治理体系。

557x720_bd5ef8aefbd7939d.jpg

龙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分布

(规划示意图,最终以执行方案为准)


七是智慧管理提升

发挥“数字龙华”的产业优势,升级智慧交通2.0体系

打造“四横三纵”智慧快速公交走廊,公交服务精准化。

开展智慧道路基础设施试点研究,打造智慧交通建设样板。

483x272_1a21f643c4ca4238.jpg

智慧公交微枢纽分布

“十四五”时期,龙华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推动综合交通体系提质增效,助力打造“数字龙华、都市核心”,构建高效、绿色、安全、智慧、韧性、品质、公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编辑:李晓慧